海爾空調的質量觀:不單用得住,還得用得好
2016年4月20日,海爾人在青島市市北區登州路翠竹園小區發現了一件“古董”,一款用了整整20年海爾小超人空調依然能夠正常運轉。這是海爾自清潔空調在全國集塵行動中為用戶清洗空調時發現的。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全國性的行動中海爾人找到了超過1萬套這樣的“古董”海爾空調。
5月份,海爾集團空調質量控制師王陽陽被評選為“青島工匠”,他的突出工作成績成為行業的學習榜樣。4分23秒完成一臺空調室外機的組裝、流水線上10秒檢出問題,創新空調檢漏方面實現零焊漏,根據用戶需求參與設計開發海爾明星款自清潔空調……在互聯網時代,一個空調質量的“守門員”需要干的不再只是一臺耐用的空調,而是滿足用戶最佳體驗的好空調。
新近發生的這兩個故事雖然都是在說產品質量,但他們賦予質量的涵義卻有所不同:前者追溯到的是20年前的質量觀——耐用,后者卻在用創造用戶最佳體驗詮釋產品質量。今年5月11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就提出要“以消費者選擇倒逼工業消費品提質和‘中國制造’升級”的要求,而海爾也正在通過互聯網轉型加速實踐對用戶的產品質量承諾。
空調“心臟”上立起的1元硬幣
人的心臟跳動越強勁越能體現強健體魄,空調的壓縮機就好比人的心臟,但又和人的心臟不同,它不能跳動卻要保證在平穩的狀態下輸出強勁的制冷制熱效果。海爾人用一枚僅6.3克的1元硬幣證明了這一切。
在海爾&三菱電機聯合實驗室除了最專業的設備測試外,海爾人用了一個最樸實的實驗來測試壓縮機的強勁和平穩。左邊開啟的是海爾三菱聯合開發的倍速壓縮機,右邊是一臺普通的壓縮機,當實驗人員將兩枚1元硬幣分別放置在兩臺壓縮機上時,右邊的嘗試了數10次卻始終立不起來,而左邊海爾的這臺倍速壓縮機卻讓同樣的硬幣一直立在上面巋然不動,整個過程安靜而平穩。而這個創新發明的壓縮機目前已應用于海爾制造的所有空調上。
強勁與平穩本來是一對矛盾,海爾卻讓自己創造的壓縮機做到了兩者的平衡并將效果發揮到最好。還不僅于此。中國國土面積大、不同地域氣溫差異也大,有些地區不能滿足普通壓縮機-7°C ~ 43°C的工作環境要求,倍速壓縮機適用溫度范圍擴大到 -35°C ~ 55°C,制冷量提高40%,制熱量提高50%,讓空調開機就能制冷制熱,海爾的實驗室人員說,這能讓用戶體驗更佳。
為了讓用戶體驗到最佳的空氣環境,海爾于2014年建成了10余類150余個空調實驗室,是全球最專業、最開放的大型實驗中心。從可模擬全球氣候的環境模擬實驗室到可進行600多項國際標準測試再到獲得包括UL、Intertek等在內的國際權威認證檢測機構認可實現出口免檢。這些可靠的保障讓海爾生產出了解決空調病難題的健康勻風空調、會自己洗澡的自清潔空調等一大批滿足用戶需求的好產品。
讓空調密封性好到塞不進一張A4紙
2015年8月,海爾在新冷年開盤會上推出了一款自清潔空調。這款自清潔空調到底好在哪里?它到底有多干凈?在這款產品推出市場后,很多用戶親眼見證了它的自清潔能力。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它不僅自身始終保持干凈,研發人員通過創新還實現了產品的精細化程度最高,牢牢把空氣中的灰塵阻隔在了空調外。
空調導板在開關時最容易留出空隙,這是灰塵最容易鉆的空兒。為了讓空調導板關閉時閃縫做到最小,海爾的實驗人員嘗試了各種方式來測試,甚至用到了大家生活工作中最常見的A4紙。一張A4紙的厚度大約是0.01毫米,而就是這樣的厚度卻怎么也塞不進一臺海爾自清潔空調里。
不僅如此,夏天我們開空調吹久了會不舒服,這是因為普通空調風道在里面,風向調節角度有限,只能直吹人。海爾的研發人員想了個辦法,將產品的導風板做的更長更大,伸到空調外面,將風道比普通空調足足延長了30%,這樣可調節的角度也擴大了2倍多,不但讓人感覺更舒服,風量也更大、制冷制熱也更快。
這些看似是產品研發階段的工作,卻對產品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對海爾來說,用戶的體驗好了才是質量好的標準之一。而這每一處細節的創新都飽含著海爾空調對用戶的最重的品質承諾。
不迷信數值 10萬次聽音測出的用戶“靜音值”
“貫流式風扇的創新應用,為海爾的柜式空調——帝樽打開了‘超靜音’大門,但它必須保障用戶聽覺上的“零噪音”體驗,而不是實驗室里的數值。”在海爾空調實驗人員看來,所有的測試決不能迷信科學數值,因為你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對聲音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空調的靜音不是降到越低越好,而是要讓用戶的耳朵感覺舒服。
從首次噪音試驗到最后權威檢測通過,整整10萬次耳力‘聽證’,海爾帝樽空調經歷了超靜音的成長過程。而也正是有這10萬次耳力測試把關,帝樽在上市首月就創造了過萬的銷售奇跡。
這種專注于用戶體驗的案例還體現在目前海爾持續升級的互聯工廠中。靜置檢漏技術是“青島工匠”王陽陽創造發明的。作為新時代的工匠,他對產品的質量有著新的認知,就是要將業務鉆研精神與用戶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他發明的靜置檢漏技術不僅解決了空調行業普遍存在的產品微漏的難題,實現了產品零焊漏,也解決了用戶對制冷制熱差的抱怨。而這些發明創造也都是王陽陽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生活細節得來的靈感。如今的互聯工廠里,王陽陽更多的時間用來管理空調室外機的產品質量,監測生產數據和流程的變化。這也是海爾對互聯網時代產品質量的理解:不是通過機器換人實現高精度制造,而是通過王陽陽等高水平的知識型“工匠”們指揮機器創造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體驗的產品。
在當下中國制造業需要消費者選擇倒逼企業提質增效的被動情況下,海爾空調選擇了主動親近用戶了解用戶。用戶想要的,海爾一定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海爾也會想辦法做到。無論是一枚硬幣還是一個數值,海爾空調在互聯網轉型過程中,通過對用戶體驗的不斷摸索和持續不斷的創新創造出了滿足用戶需求的帝樽、天樽、自清潔等產品。而這些產品在進入千家萬戶后也在進一步塑造海爾空調的新質量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