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走近社保卡”:解決社保卡姓名標準不規范等問題
自4月15日至5月31日,新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開展“走近社保卡”專項行動,解決全疆35萬參保人員因姓名中帶“·”標準不統一不規范無法制卡等8個難題。
此前自治區提出將采取27項重大舉措,解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問題,“解決好少數民族證件不統一不規范問題”便是其中一項。4月13日,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舉行“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年——‘走近社保卡’專項行動”發布會,著力解決參保人員未領取社保卡的問題。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長江介紹說,目前全區還未能制卡的參保人員共有354253人,占參保人員總數的2.96%。
導致部分參保人員未能及時領取社保卡的主要原因有:參保人員個人基本信息存在問題;合作銀行未及時提交參保人員制卡信息;信息不對稱,部分參保人員未能及時領取已制作完成的社會保障卡等。其中,參保人員姓名中的“·”在公安、社保、人民銀行的標準不統一等原因,導致無法制卡人員有233236人,占未能制卡人員總數的65.84%。
針對上述問題,自治區人社部門和招商銀行等11家社保卡合作銀行將采取即時補(換)卡立等可取、點對點通知參保人員領取社會保障卡、異地領卡等多項舉措積極解決問題。
其中,針對因姓名中“·”標準不統一等個人基本信息存在問題無法制卡的情況,自治區人社廳決定增發8萬張社會保障卡臨時卡,臨時卡功能與社會保障卡的社保功能一致,使用期限為60天。在此期間,人社部門將進行技術攻堅,重點解決由于姓名中帶“·”標準不統一造成的不能制卡的問題,加強與自治區公安廳、銀行等相關部門的對接工作。
“我們與公安部門簽署了信息共享協議,采集了相關人員照片等信息,利用技術手段將證件標準統一。”自治區人社廳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振江告訴記者,人社廳將對上述參保人員的信息進行整理,然后通知對方到相應銀行進行登記,銀行將開辟專門的綠色通道辦理社保卡。
此外,在烏市原有的46個可辦理社會保障卡發卡、補(換)卡業務的銀行網點中,在烏魯木齊市社會保險經辦大廳增設5個“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窗口”,解決部分參保人員未能及時領到社會保障卡的問題。
據了解,截至2015年,我區共有1195.72萬名參保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