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鐘山“三變+金融+扶貧”智能停車場成貧困群眾的“搖錢樹”
貴州鐘山區“三變+金融+扶貧”智能停車場項目是該區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2015年“十件民生實事”計劃,落實大扶貧戰略行動而實施的精準扶貧項目。目前,該項目正逐漸成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搖錢樹”,助力群眾實現小康夢。
鐘山區大河鎮渡口社區村民曹運江在“三變+金融+扶貧”智能停車場項目啟動建設后,他個人籌資5萬元入股到富康路停車場建設,成為該停車場的股東之一。在停車場施工建設期間,他就到停車場打零工,每天有110元收入。停車場建成后,區物管公司又將曹運江聘用為停車場保安,他的身份一下從原來的農民變成了安保人員,曹運江不僅能在停車場盈利中按比例拿到分紅,每月還有兩千多塊的工資收入,脫貧增收奔小康的日子對于他來說指日可待。
曹運江告訴記者:“我是大河邊的村民,以前靠種點包谷、洋芋維持生活,生活比較困難。政府引導修建這個停車場、又讓我們參與入股,我入了5萬塊錢在里面,物管公司又把我送到月照去培訓回來,在這里當保安,一個月開兩千多塊錢給我,有了固定收入,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像這種日子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三變+金融+扶貧”智能停車場項目是該區貫針對農村貧困群眾缺資源、就業難、增收難的現狀,按照“三變+金融+扶貧”模式,以城市停車場、廣告牌等政府“穩賺不賠”的公共資源和好的旅游景區、好的專業合作社特色產業作為平臺,激發貧困群眾與區物管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經營管理的精準扶貧項目。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區創新制度設計,強化收益保障,加強監管,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目的。在融資模式上,優先保障貧困戶收益,以鐘山區物管公司為主體,公司與貧困戶按6:4的比例投入資金,并按照五年期以不同比例分紅。通過這種模式,有效促進資源共享,破解資金難題,加速城市體化進程,推動了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流動,促進了城市配套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有效助推實現城鄉貧困群眾人人有產業,人人有收入,人人可脫貧。
據趙澤榮介紹說:“在政府的引導下,老百姓自愿把5萬塊錢參與到物管公司經營的停車場的項目中來,按照五年期,第一年老百姓能保底分紅8%、第二年能分紅10%、第三年分紅12%,第四年分紅8%,第五年就按照1:1.5(出資額)的方式退出,這樣的話作為企業本身來說,第一個就是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解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問題,同時能帶動鐘山區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目前,全區規劃建設“三變+金融+扶貧”智能停車場35個,計劃2016年建設19個,2017年建設16個。項目總投資22.63億元、其中區物管公司投資13.58億元,貧困群眾投資9.05億元。停車場建成后,將實現全區14409名農村貧困人口和3703名城市貧困居民全覆蓋,帶動貧困群眾就業700人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