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工業4.0”不僅是自動化

作者:本站采編
來源:深圳商報
日期:2016-04-18 09:05:16
摘要:“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德國工業4.0’”,都應該將建立一套人機共認的標準體系擺在第一位。”4月16日下午,在深圳參加“中國制造2025國際論壇”的托尼·德雷舍爾現場為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支招。

  托尼·德雷舍爾是德國弗朗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的主管,他也是一名研究德國工業4.0車輛的專家。與他共同出席當天“中國制造2025國際論壇”的還包括中國工程院譚建榮院士、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彭泓博士等。該論壇是第十四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分論壇之一。

  譚建榮院士認為,中國企業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發展目標,需要在十項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基于物聯網與RFID的智能環境,以及數字化環境建設;面向分布資源和制造知識的系統布局,使知識布局和資源布局相匹配;以人為中心的智能交互輔助系統;基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可視化系統;產品、零件和物料、工具多層次的精確定位技術,實現精益化生產;自適應抓取和路徑優化的智能裝配;人、機器、機器人三者之間合理分工,協同工作,實現人機一體化;智能制造和網上協同的標準規范;量身定制的智能產品、智能界面;基于價值鏈的制造服務。

  德國弗朗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主管托尼·德雷舍爾表示,“工業4.0”不單是自動化這么簡單,它實際上是工業自動化基礎上再添加很多其他元素。德國各個行業已經都在開始在推進工業4.0,尤其是汽車制造行業已經發展得非常快。醫藥行業、傳統機械行業也已經開始這一進程,另外一些傳統行業也已經有所動作。

  “人與機器可以溝通,機器與機器可以溝通,其背后的規律是存在一套標準。”托尼·德雷舍爾建議“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推進過程中,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套人機共認的標準體系,以便在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建立全網絡的聯系。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