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再也不用帶錢包,在拇指上植入了 NFC 芯片
到十月份的時候,Meow-Ludo Meow Meow(喵喵·魯多·喵喵·喵喵)希望可以不帶錢包就能出門,而且是從此以后都不帶。
他把一塊 NFC芯片植入進拇指的背面,不久之后他就能通過這塊芯片進行免觸支付,還可能用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喵喵(幾年前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這個)是生物黑客運動的一員,這一群體熱衷于把身體同科技相結合,換句話說,就是用科技改造自己的身體。實際上,NFC芯片只是他對實驗和科學所作的貢獻的一部分。作為澳大利亞悉尼 Biofoundry 實驗室的創始人,他還作為科學黨的代表參選即將到來的澳大利亞選舉。
在四月份的時候,這塊看起來像是一個微型硬質的圓柱體芯片在悉尼一家穿刺工作室被植入 Meow 的身體。“不是很痛”,他對外媒 Mashable 說到,并且他的拇指在很短一段時間內就已經可以靈活轉動了。
“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塊貓、狗微型芯片,(植入的過程)非常快并且真的不太痛,”他說。

把鑰匙和錢包都扔在家里
雖然目前這塊芯片只能完成一些小的任務,但是喵喵有更大的計劃。
現在,如果他把拇指放到智能手機背部的 NFC 讀卡器上,手機就能夠檢測到芯片所攜帶的名片。喵喵還能通過一個基礎 App 來重新編程芯片。他在我們面前對芯片進行了編程,使其在谷歌地圖上顯示我們的位置。
“其實它只是一塊能夠用來做些有趣的事的小內存卡,”他說。
喵喵與技術專家 Nathan Waters(南森·沃特斯)和 Phill Ogden(菲爾·奧格登)在合作一個項目,希望通過拇指在商店的非接觸式支付讀卡器上輕輕一點即可完成交易。這可以看做是金融科技與生物黑客實驗相結合的起點。
Albert 是聯邦銀行的 EFTLKS(銷售處資金電子過戶)模塊,是在零售商店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非接觸式支付系統。這個團隊希望在十月份的時候能夠使植入芯片與Albert系統協作。要實現這一目標,他們要為 Albert 設計一款新的 App。他們已經聯系聯邦銀行征詢他們的意見。
他們也在實驗其他的方式,比如把芯片和悉尼的電子公交卡 Opal 相結合。
Waters(沃特斯)目前還沒有為自己植入芯片,他對外媒 Mashable 說,完成支付所需的相關技術均已準備就緒,只是還需要多家公司的參與。“這項技術已經存在 10 到 12 年了,”他說。“現在就只差獲得聯邦銀行和 Opal 的參與和支持,因為我們需要獲得他們后端的認可。”
只要一獲得這些公司的許可,這個項目就能快速進展。“試想一下最終這將成為一個產業,人們可以預約植入,把芯片同 App 匹配之后,他們就可以把錢包扔掉了。”
而喵喵的最終目標是把植入芯片與 PayPass 相連——萬事達信用卡的非接觸式支付系統。一旦實現與 PayPass 相連,喵喵就可以用他的拇指在大部分零售商店進行支付,因為 PayPass 是澳大利亞的商店廣泛使用的支付系統。
然而 PayPass 需要占據更多的內存——喵喵的 NFC 芯片目前的容量僅為 868 字節。因此他需要在另一只手指上植入一塊更大容量的芯片。“我很可能會把這塊大容量芯片植入到我另一只拇指上,但同時保留原來那片,”他說。
植入芯片的潛能
在喵喵第一次拿到芯片時,他完全不知道要拿來干什么。然而,他很快就意識到芯片的兩個主要作用:身份驗證和激活。
“植入芯片能夠在兩大領域發揮其作用,一是身份驗證——我拇指里的這個小內存卡能夠唯一地識別我,二是激活其它東西,”他解釋道。
短時間內,這種芯片能夠幫助用戶去除日常生活所需的雜碎小物。“鑰匙和錢包——這兩樣東西能夠完全被你手里的芯片取代,”喵喵說。“只需把你的手放到方向盤上,就能啟動你的車了。”

紅框處則為喵喵植入的芯片
身體里有個唯一識別器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夠減少摩擦。“當我們走進超市時,我就能被標記,而我買的每一樣東西都會通過NFC進行標記,我大可拿著東西離開超市,因為支付會自動進行,”他解釋道。
如果這些芯片變得更加智能,它們的潛力是無窮大的。例如,把你身體里的支付芯片同醫療傳感器相連,會怎么樣?
“如果你當天的運動量不足,它會阻止你吃(垃圾)食品,”他說。“如果它有一個能夠檢測血糖或者心率的傳感器,或者能夠把它連到Fitbit(一款跑步機)上,Fitbit會提示你說‘你今天沒有跑步,所以你不能買巧克力了。’”
“入侵”身體
喵喵目前沒有時間去理會“入侵身體”反對者的疑慮和質詢。在他看來,很多人的體內現在就已經有科技產品的存在——包括起搏器、埋植劑、宮內避孕器和血糖檢測儀。
“我非常樂于挑戰人們對身體主權的概念,以及他們與科技互動的設想,”他解釋道。
Waters 同意植入芯片能被用來干壞事,特別是它們能夠被追蹤定位。“我現在想做的只是把錢包的功能提取出來,集中到一塊小小的芯片上,”他說。“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在身體里植入一個唯一識別器將會是隱私擁護者的噩夢,但是喵喵認為,匿名時代真的結束了。我們已經把我們很多生物數據提供給很多公司了——想想智能手機的指紋解鎖和虹膜驗證——植入芯片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對此加以阻礙。
“手指一滑、指紋或者虹膜掃描都可以被用來識別或驗證,但是現在有另一種更便捷的方法,”他說。“這個在你體內的科技所攜帶的信息能夠實現相同的作用,而無需讓電腦來讀取你的信息。”
或許你會好奇他是從哪得到實驗靈感的,我可以告訴你這都益于流行文化。加上童年記憶中的舊式 Omega(歐米伽)系統,他覺得生物和信息技術之間的界限是最為模糊的,并且有一部影片給出了答案。
“我最想做的事情是成為一名基因工程師,”喵喵說。“我看了《侏羅紀公園》之后,我喜歡并且我想要做他們在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