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加劇,傳感器是如何讓手機越來越懂用戶之心的
如今低頭一族甚眾,其共同之處就是手里皆時刻揣一手機,眼睛盯著屏幕,不離不棄,甚至都影響到他們日常跟人的交流了,常聽到爺爺奶奶們的抱怨,現在的家庭聚會都快變成玩手機比賽了。

何以手機會具備如此魔力,讓大家甘愿拋棄日常交流而不離不棄呢?這恐怕是手機發明者馬丁·庫帕先生當初也始料未及的,事實上,如今的手機早已今非昔比,在經過多次的迭代進化后,儼然已成為信息時代最為重要的入口,大有替代PC之趨勢。
事實上,手機就是一臺小型PC,它跟PC的構成一樣,也有處理器,內存,顯示器等部件,只是它比PC更為小巧便攜、更加智能也更會讀懂你的心,而手機之所以能讀懂你的心,其內所加載的傳感器可謂居功至偉,現在不妨來看看這些功能強大的傳感器是如何各司其職,讓手機對你了如指掌的。
自戀救星:圖像傳感器
自戀一族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愛自拍,正所謂不自拍毋寧死。以前自拍一般用數碼相機,雖然效果好,但不方便實時察看,于是就設計出實時取景屏可翻轉的相機,在實時的取景上方便許多,但拿著個笨重的數碼相機自拍確實是件苦差事。
伴隨圖像傳感器在性能越來越強的同時,尺寸也變得越發小巧,其被內置于手機后,拍照效果已不輸當初的便攜數碼相機了,于是,自拍愛好者的春天來了!特別是國產手機品牌OPPO與VIVO兩廠,在手機自拍性能的研發上不遺余力,比如OPPO N1的可翻轉自拍攝像頭,幾乎就是天生為自拍而活;VIVO X7所配備的前置moonlight柔光燈,同樣在自拍上功力非淺,再配合美圖app,基本上自戀愛好者對自拍的所有想象都能滿足。
娛樂良伴:重力傳感器及陀螺儀
在手機性能越來越強的同時,屏幕也越來越大,5.7英寸與6.0英寸的屏幕已然司空見慣,這也使得手機儼然是一副娛樂中心的派頭,觀影與游戲已成為其最為常用的功能。
當你看電影并將手機橫向放置時,畫面會自動旋轉以獲取更佳的觀影體驗,何以手機會如此體貼入微?這并不神秘,全拜重力傳感器所賜。
重力傳感器是根據壓電效應的原理來工作的,其內部將一塊重物和壓電片整合在一起,通過正交兩個方向產生的電壓大小,來計算出水平方向。
而陀螺儀則利用旋轉物體的旋轉軸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響時,是不會改變的這個原理來保持方向的。
跟重力傳感器相比,陀懸儀的應用更多是在游戲中,比如在角色扮演類游戲中,用戶可通過移動手機從而實現在游戲中對視角的控制;在賽車類游戲中,通過轉動手機實現賽車方向的控制利用的也是陀懸儀。
運動與健康:磁場傳感器、GPS及心率傳感器
在你運動時,你是否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運動的方向(比如會不會找不著北)乃至自己的心跳速率呢?這些信息的知悉對于一個追求運動與健康人士而言是頗為重要的,其實了解上述信息并不難,因為每一項信息都可以憑借專業的設備獲取,而如今,你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就可一一囊括了。
古人在航海時一般需要指南針來引導方向,現在手機內置的磁場傳感器已完全可取代指南針,帶著手機出門在外,再也不用擔心找不著北了。其實現的原理是采用各向異性磁致電阻材料,在感受到微弱的磁場變化時,其自身的電阻也會產生變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我們在手機上使用指南針時,往往是需要晃動一下手機,讓磁場迅速產生變化后,才能實現準確的指引方向。
目前,手機中內置GPS模塊幾乎就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功能,主要用于定位、導航、測速與測距等應用,其內置的芯片根據高速運動的衛星瞬間位置作為已知的起算數據,根據衛星發射坐標的時間戳與接收時的時間差計算出衛星與手機的距離,再采用空間距離后方交會的方法,從而確定待測點的位置坐標,最終實現定位功能。

三星NOTE4的心率傳感器位于后置攝像頭下方
心率傳感器目前在手機上的應用尚不多,三星的NOTE4是不多的幾款手機之一,三星在NOTE4后置攝像頭下方位置安裝了心率傳感器,其實現過程是利用高亮度LED光源(通常是綠光)照射手指,當心臟讓新鮮血液流經毛細血管時,其亮度(紅色的深度)呈現如波浪般的周期性變化,利用攝像頭快速捕捉這一有規律變化的間隔,再通過手機內應用換算,從而判斷出心臟的收縮頻率,讓用戶在運動時隨時知曉自己心率的狀態,以調節至合適的運動強度。
由此,當你攜帶這樣一部手機進行戶外運動時,你就能對自己所處的位置,運動的方向了如指掌,同時你還可以隨時依據自己心率的客觀數據適時調節運動的強度,從而實現更為安全有效的健康運動。
資金與隱私的守門人:指紋識別傳感器
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技術的廣泛應用,手機的安全性愈發嚴峻;即使拋開資金安全,用戶的隱私防護亦是一個重要話題。
傳統手機的安全防護措施主要依賴密碼,設置強密碼以確保其安全性,即使拋開被破解的可能性,在眾目睽睽之下輸入密碼時難免會有被偷窺之擾,而這正是指紋識別技術的優勢之一。

指紋識別技術被首次加載于iphone 5s上
也正因如此,自2013年9月蘋果將指紋識別技術首次加載于iphone 5s上后,其他的手機廠商紛紛效仿,在自己的旗艦手機上加置指紋識別技術,自此,手機在安全性上邁入一個新的臺階。
事實上,對手機安全性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除卻指紋識別技術外,更多的生物識別技術被置于手機應用上。比如虹膜識別傳感器,位于人眼鞏膜和瞳孔之間的虹膜,包含了極為豐富的紋理信息,相比指紋要復雜得多,因此,它的安全性遠超指紋識別,目前僅有的一款內置虹膜識別技術的手機是三星NOTE7,奈何三星NOTE7自發布后頻頻出現電池爆炸事故,在面市不到三月便以下市收場,不過筆者以為,后續加載虹膜識別技術的手機會陸續出現。
隨著傳感器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傳感器被置于手機之上,這些傳感器功能強大,各司其職,時刻收集你及周遭的信息,讓你對周遭的一切更加了如指掌,而這些變得更加“聰明”的手機,也因這眾多傳感器的輔佐,更能“讀懂”用戶的心了。
(文/徐永紅 rfid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