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浪潮聯手,思科能否卷土重來
11月11日,浪潮與思科合資公司——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去年9月西雅圖中美互聯網論壇上,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后,歷經14個月時間后的最終成果。新公司由浪潮控股(占51%),研制、開發面向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數據中心網、企業網、云中心、網絡安全等相關核心技術、產品。
雙方為什么合作

一般來說,有競爭業務的兩家企業進行合作對于整個行業格局影響是巨大的,思科與浪潮的這次合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三的誕生經歷,雙方的此次合作都是出于什么考量呢?
對于思科而言,雖然思科是服務器市場巨無霸,在幾年前,即使在國內的服務器市場,思科也牢牢地坐著頭把交椅。然而這一情況在2013年斯諾登事件后發生了逆轉,思科在華業績急轉直下。
IDC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思科在中國網絡設備銷售額僅為2013年上半年的81.3%,市場份額從28.5%下降到了19.4%;與此同時,中國整體網絡市場增長了19.5%,華為、銳捷、中興等國內廠商的市場份額從27.2%提升到了46.3%。中國網絡設備市場占全球10% ,相比美國和歐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幾年中國網絡市場進入了平穩發展期,但增長率仍遠高于全球水平,尤其在數據中心領域,對任何一個國際廠商來講,中國市場都無法忽視。

來源:IDG
對于浪潮而言, 作為主流服務器廠商之一,浪潮也在尋找新的增長點。由于沒有網絡產品線,以前浪潮在與華為、惠普等廠商的競爭中不免束手束腳。與思科的合作,會幫助浪潮完善自己的基礎架構產品線,可以有效補齊網絡產品線了,可謂“集齊四方神器”——可以給企業提供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化、云安全和云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的全方位能力。因此,以思科的合作,將會彌補浪潮在技術方面的不足之處,以便公司在與華為、新華三等企業的競爭中更具有競爭力。
雙方合作的價值點

筆者認為,雙方或許會先進入貿易合作階段,然后才會慢慢走向共同研發環節,畢竟很多技術共享與專利需要一系列的合作流程與實際投入才會漸入佳境。
從目前獲批的資本引入來看,接下來,雙方在市場上的表現力會凸顯4點價值:
一是兩家公司的產品服務能夠更好地支撐國家安全可靠系統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雙方將進一步夯實云計算基礎設施和構建集成方案平臺能力,結合行業應用服務能力,有利于雙方的方案商加速形成面向國家政務部門、智慧城市以及公共安全、交通等行業安全可靠的IT服務體系。
第三、有利于積極推動基礎架構研發進一步向本土“全球化”發展,提升國內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的品牌價值。
第四、將補充大型企業、金融保險、互聯網企業等客戶資源,為規模化的客戶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在此次合作中,對于思科的意義更為重要,因為思科之前已經經歷過一次國內市場的“滑鐵盧”,此次合作,更可以看做是思科在國內的市場的卷土重來。
據悉,浪潮與思科的合資公司是思科在海外唯一不占大股東的公司。以思科在海外的強勢地位,這種選擇顯然是為了在中國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讓浪潮占股51%,合資公司董事長由孫丕恕擔任,就是在對外傳達一個堅定的信息:合資公司將遵循中國研發、中國制造、中國服務及中國本土定制化四個原則來實現自主可控。
預計前期雙方合作的行業將集中在政府和金融,思科在這兩個行業中,受自主可控政策的影響,業務下滑嚴重。在這兩個行業里雙方將聚焦在數據中心市場,這樣浪潮可以利用已有的客戶資源快速切入市場。
將會對市場格局進行猛烈沖擊

從近期的市場看以看出,服務器市場的主要玩家近些年都紛紛的表示公司進行“云”化。
華為依托于自身的服務器與通訊技術,已經提出了“全面云化”戰略;聯想則是在去年對公司架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重點突出了云計算在公司業務的核心地位;新華三在經歷了股權更迭之后也在云平臺領域動作頻頻。而浪潮亦曾披露過該公司的大計劃,要以云計算Iaas層核心業務為研發主線,據說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國內首家完成Iaas層云計算領域自主技術布局的廠商。
對于,浪潮、華為這類企業來說,他們的IT需求就發生了一些“小”變化:從原來的數據中心到云,再到total solution,要求供應商要全面提供IT和CT的全套服務: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等等的全套、全新的——“融合”的解決方案:計算、存儲和通信,一個都不能少!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雙方的合作肯定也是因為利益所在。因此,補齊了自身短板的浪潮將會對現有的市場格局形成猛烈的沖擊。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或許將趁著這次企業需求再一次升級的“大風”而打開一個新的“窗口”——華為、浪潮、新華三……甚至更多的公司,亦有機會重新劃分市場份額和行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