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滴滴參加的互聯網+峰會 家電業只來了海爾
11月16日,以“融合、創新、轉型”為主題的2016中國“互聯網+”峰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林念修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懷進鵬副部長等政府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各界專家以及滴滴、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圍繞“互聯網+”的總體發展情況、行動趨勢進行了高端對話,其中海爾作為家電行業的唯一代表在會上發布了互聯工廠的創新實踐,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
會上還發布了書籍《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海爾互聯工廠模式創新案例”作為“互聯網+協同制造最佳實踐案例”隨書正式出版,為當前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提供最佳范本,引領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前進。
懷進鵬副部長在會上指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以在“互聯網+”協同制造模式下,通信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說,制造業企業將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產,不再從事單獨的設計與研發、生產與制造環節,而是從用戶需求開始,到接受產品訂單、尋求合作生產、采購原材料或零部件、共同進行產品設計、生產組裝,整個環節都通過互聯網聯接起來并進行實時通信,從而確保最終產品滿足大規模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從這角度看,海爾無疑走在了探索的最前端。
海爾認為,互聯網時代,主動權已經由企業轉向用戶,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所以要求企業要從以自身為中心轉變到以用戶為中心,從大規模制造轉變為大規模定制。從2011年開始,海爾便謀劃建設數字化互聯工廠,通過對傳統生產模式的顛覆與升級,以滿足用戶全流程最佳體驗為中心,打造按需設計、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互聯工廠體系,使整個制造過程實現高度的柔性,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成為中國最早探索智能制造的企業之一。
目前,海爾已經建成8大智能互聯工廠,圍繞COSMO平臺及該平臺下的眾創匯、海達源,形成了一套領先全球的完整互聯工廠體系,能夠為行業在前端生產制造環節提供先進樣本支持。具體來說,海爾互聯工廠通過“智能交互制造平臺”前聯研發、后聯用戶,進而打通整個生態價值鏈,實現用戶、產品、機器、生產線之間的實時互聯。在這一過程中,用戶碎片化、個性化的需求得以與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體系實現無縫對接,并在整合全球一流資源的前提下創造用戶全流程的最佳體驗,將用戶從單純的消費者變為“產消合一”的產消者,真正將以用戶為中心貫徹到了整個全流程制造體系中去。
而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對行業探索“互聯網+”轉型起到關鍵的示范帶動作用,受到了國家和行業的高度認可。在2015年7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入圍2015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中,海爾集團憑借“家電智能制造綜合試點示范”項目成為白電領域唯一上榜企業。2016年2月,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家工業智能研究院在海爾正式揭牌,對外輸出智能制造的核心標準和模式。9月份,海爾又牽頭成立了全球家電業首個智能制造創新戰略聯盟,帶領整個行業加速轉型升級。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4.0等新的生產理念不斷涌現。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已經成為驅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引擎。海爾作為中國智能制造的領頭企業,以自身實力為基礎探索智能制造轉型,推出了互聯工廠模式,而隨著《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的出版,海爾的這種先進的模式還將推廣開來,為整個中國制造行業從大到強的升級提供最佳的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