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網絡空間安全態勢之物聯網安全報告
2012年2月14日,中國的第一個物聯網五年規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由工信部頒布。物聯網開始在各個行業大量應用,包括智能農業、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等。
全球市場數據統計分析顯示,物聯網將成為未來10年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到2020年,世界上的物聯網業務將遠遠超過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業務,從這方面來看,物聯網將會是一個重量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產業。
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尤其是在線監控設備數量增長迅速,一方面可能會被黑客利用作為海量攻擊來源,如物聯網僵尸網絡病毒“Mirai”在美國半個國家互聯網癱瘓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一方面,隱私泄漏、身份偽造、弱口令、漏洞利用等也是物聯網自身面臨的安全威脅。
在此背景下,全球網絡安全500強企業安恒信息近日正式發布了《2016物聯網安全報告》,本報告主要結合2016年安恒海特實驗室的分析成果,通過對國外內物聯網網絡安全領域的漏洞、安全威脅、重大事件、技術監測方案等進行匯總和分析并做了簡要闡述。
根據安恒海特實驗室對監控設備進行安全監測的結果,中國存在漏洞的情況相比美國,巴西等地區更為嚴重,占比達到28%。
根據安恒海特實驗室對監控設備進行安全監測的結果,我們得知在國內省市內發現廣東省漏洞數量多過其他區域。
根據對監控設備的全球漏洞百分比分析,發現中國的監控設備數量和漏洞數量都非常高,其中存在漏洞的比例達到了31.4%,位居第一位。
根據監控設備國內漏洞數量百分比,中國的漏洞比大約31%說明每100臺設備中就有大約31臺存在安全問題。
通過分析得知在福建地區存在的漏洞比例情況最為嚴重達到46%,也說明大約每100臺設備中就有46臺存在安全問題。
總體來看,大多數物聯網相關企業及數據泄露事故已經給消費者帶來了負面影響,而廠商也面臨著強化自身產品安全性的巨大呼聲及壓力。目前,物聯網安全越來越被重視,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政府、運營單位、企業、廠商、高等院校和技術隊伍的協同推動和努力參與保障物聯網安全。本報告將有助于全社會深入了解物聯網的脆弱性、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增強物聯網設備用戶對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提升物聯網安全的發展。同時,本報告對于政府部門或行業政策的制訂者,以及物聯網設備安全的產品及服務供應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