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把希望都寄托在Apple Pay上?NFC支付是否該自我檢討

作者:陸金華
來源:卡研究資訊
日期:2017-02-24 08:51:41
摘要:Apple Pay從去年2月18日正式在國內上線以來,一晃一年有余,圍繞Apple Pay這一年來的成績,論戰不少。其中不乏唱衰派,代表便是每日經濟日報的文章《兵敗中國 蘋果Apple Pay是怎么把好牌打成爛牌的?》(下稱《兵敗》),文章認為Apple Pay在國際上不斷攻城略地,廣受歡迎的情況下,在中國國內卻不敵二維碼支付,甚至認為銀聯和各家銀行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支付后,已經和Apple Pay已經貌合神離,總而言之就是ApplePay在華前途堪憂。
關鍵詞:AppleNFCPay

  Apple Pay從去年2月18日正式在國內上線以來,一晃一年有余,圍繞Apple Pay這一年來的成績,論戰不少。其中不乏唱衰派,代表便是每日經濟日報的文章《兵敗中國 蘋果Apple Pay是怎么把好牌打成爛牌的?》(下稱《兵敗》),文章認為Apple Pay在國際上不斷攻城略地,廣受歡迎的情況下,在中國國內卻不敵二維碼支付,甚至認為銀聯和各家銀行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支付后,已經和Apple Pay已經貌合神離,總而言之就是ApplePay在華前途堪憂。另一派則是樂觀派,其代表是移動支付網主編慕楚的文章《蘋果Apple Pay真的是拿著一手好牌入華的嗎?》,文章對《兵敗》一文一一做了反駁,并且認為在國內線上線下支付被微信與支付寶壟斷大半江山的環境下,Apple Pay為推動全民NFC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未來依舊前景看好。

  客觀而言,作為支付行業專業媒體人,慕楚的文章更為客觀和符合實際情況。微信和支付寶在國內完全是利用不對稱監管發展起來的。我們知道2014年3月央行發文《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暫停支付寶、騰訊等公司二維碼支付業務以及虛擬信用卡業務。而實際情況是,這份文件并沒有暫停微信和支付寶在線下布局二維碼支付的步伐,相反二維碼支付的布局越做越大,最終這份意見函淪為一紙空文。最為諷刺的是,國內的所有二維碼支付綁定都是銀聯卡,但在實際支付交易中,全都繞過了銀聯的結算通道,這種事情在國外同行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如今的二維碼支付早已遍布大街小巷,方(bang)便(jia)了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為合法的互聯網金融創新。

  相反Apple Pay在2014年9月發布后,關于何時入華一直處于傳聞層面。銀聯和各家銀行雖早已在自己的系統中做好了準備,蘋果公司也算是富可敵國的超級巨鱷,但是在Apple Pay入華方面一直非常小心謹慎,配合監管部門做好各種測試。甚至Apple Pay Seed的公測也是在2015年12月與銀聯正式宣布入華后才開始的,此時距離初次發布已經過去了一年零三個多月。即便如此,測試也是在小范圍內進行的,僅僅限于各銀行和銀聯的部分受邀請人士,很多專門研究支付的業內人士和大咖一直到Apple Pay正式發布也沒拿到測試資格。Apple Pay正式對中國用戶開放后,仍然還有文痞以危害國家金融信息安全為由,杜撰文章對其抨擊。Apple Pay就是在一個嚴格監管和受敵視的環境慢慢的步入尋常百姓視野中。

把希望都寄托在Apple Pay上?NFC支付是否該自我檢討

  Apple Pay的出現,無疑對國內幾乎垂死的NFC手機支付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一年下來,以往銀聯一直不為人知的“閃付”開始為大眾所熟悉;一些iPhone論壇開始討論閃付和NFC支付,這類話題以前只會在信用卡論壇中討論;國內其他的手機廠商相繼推出自己的手機Pay;超市和商店里收銀員對信用卡的閃付和手機NFC支付友好許多,當客戶提出用閃付或者ApplePay付款時,不再被店家視為沒事找事的麻煩者,這么看起來NFC支付的春風終于來了。

  可惜,春風來了并非意味著夏天即將來臨,國內NFC支付要面對的是刺骨的倒春寒,畢竟冬天還沒過去。

  在和業內的一些朋友聊天中了解到,國內發布的各種基于手機NFC支付的Pay中,除了Apple Pay交易量比較可觀之外,其他Pay的日常交易量幾乎可以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觀察中也是如此,在一些便利店、超市的交易中,大多數人仍然選擇微信或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然后才是Apple Pay,至于其他的Pay,對不起,真的沒見到一個普通人用過(在筆者看來,靠NFC卡玩家和專業研究人士作為體驗進行那點可憐的交易量,并不能支撐起這一行業的發展)。這就變成了線下支付仍然由二維碼和(加上銀行卡支付在內的)Apple Pay三分天下的局面。他們喝湯吃肉,而其他的手機 NFC Pay恐怕連市場份額的殘渣都沒撈到多少,這樣的局面下,說NFC支付的春風來了恐怕誰也不會信。

  我們知道Apple Pay是蘋果生態圈的一部分,這個生態圈還包括了Apple Music,iCloud等各種周邊服務。蘋果目的很簡單,通過一系列的服務,提高用戶對蘋果產品的粘性,促進其產品的銷售,把用戶留在自己的生態圈內。對于蘋果而已,無論是NFC支付還是掃碼支付,手機也好,電腦也罷,這些只是一個支付行為的載體,蘋果恐怕更關心的是用戶是否使用iPhone。蘋果若真的有心參與競爭支付行業,大可以禁止第三方app使用iPhone上的指紋模塊,甚至干脆把支付寶微信直接在AppStore直接下架,但是蘋果并沒有做,無論你是Apple Pay還是二維碼支付,用戶只要用iPhone就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Apple Pay之所以成為NFC手機支付行業后起之秀與翹楚,完全拜iPhone和Apple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所賜,所以有資格傲視同行群雄。對于NFC手機支付界的同行來說,Apple Pay的出現,獲利的更是蘋果公司,對于國內NFC手機支付業的推動,是無心栽柳的結果,畢竟同行前輩們做的實在是太差。未來的Apple Pay更像是一個對手而非同盟,加上巨鱷般微信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早已占據大半江山。而國產的基于安卓系統的手機中,能支持NFC支付的僅有華為和小米,并且也僅僅是其多產品線中極少的幾款中高端產品,無法形成良性的產業生態環境,一些占市場份額很高的手機廠商至今沒有在這方面有所動靜。市場留給其他NFC手機支付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NFC支付行業需要好好檢討自身發展的問題,把NFC支付的行業中興寄托在Apple Pay身上是極其缺乏責任的表現。事實上和微信和支付寶相比,NFC支付行業出現的早太多。在2007年,國內就發行了第一張基于閃付的銀行卡,之后銀行和銀聯新部署的POS均陸續開始支持NFC(即支持閃付和手機Pay)等非接觸方式交易;那個時候支付寶還在忙著一家家銀行談接入;iPhone剛問世,是一個不成熟的手機;我們的微信之父張小龍忙著搞Foxmail,騰訊還忙著壯大QQ,和MSN Messenger競爭聊天用戶;我們第一代NFC手機支付早在2010年由中國移動發布。

  國內的NFC支付業就這么起了這么一個大早,在沒有一個對手的情況下,直到2016年Apple Pay正式入華之前,也沒有培養出普通用戶經常使用NFC支付的習慣。諷刺的是,大多數普通人唯一習慣使用NFC支付的場景就是坐地鐵和公交車了。在魔都,還能用來坐坐出租和輪渡,使用非常局限。原本NFC支付在零售小額快速支付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現在看來NFC支付距離這個目標是越來越漸行漸遠,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原本被NFC支付壟斷的公交行業也開始被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染指了。

  微信和支付寶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成功培養出普通用戶使用二維碼支付的習慣,如果把成功歸結為這些互聯網巨鱷舍得燒錢,大搞薅羊毛活動恐怕也是不公平的。銀聯/銀行乃至手機運營商在這方面燒的錢也不在少數,何況還占據了時間上的優勢,現狀就是自己的市場份額不斷的拱手讓給對手。

  筆者早在兩年前就在撰文分析過我國的NFC支付現狀,具體參見本刊在2014年發表的《主流移動支付方式比較》(【行業點擊】主流移動支付方式比較)一文,這里不再敷述。兩年過去了,NFC行業發展依然緩慢,除了Apple Pay的入華給這個死氣沉沉的行業帶來一點清新的空氣外,整個行業最好的收獲就是便利店收銀員對Apple Pay友好很多,有更多人知道閃付怎么回事了。但如果整個行業寄希望于Apple Pay能給帶來些什么,恐怕會失望多于希望,畢竟自身在產品開發和推廣上的缺陷太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很多手機NFC支付產品的開發都是站在玩家和專業人士角度開發,很少站在普通用戶乃至收銀員的角度考慮,在實際使用中頗有難度;倒是微信和支付寶在產品開發的時候,研究收銀員的各種需求,結果就是顧客一到店里買東西,就會很熱情的推薦二維碼支付,而對于手機NFC支付反而皺眉頭,這恐怕是很多NFC手機支付人不愿意看到但確是殘酷的現實。

  我最近看到一句話,大意是如果你的產品/App沒有人用,那一定是白癡太多。這句話套用在NFC手機支付上一點也不為過,一個優秀的產品,不應該是少數玩家和專業的人士的盛宴,而是和柴米油鹽一樣成為尋常百姓的日用品,這才是我們做NFC手機支付的本意。過兩年如果我們周圍普通人能夠用NFC手機支付買買小酒,和朋友聊聊風花雪月,而不是繼續苦嘆行業前景,那么我們的NFC手機支付行業才算是一個小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