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頻識別技術,東哲科技打通全鏈條農產品追溯體系
近年來,頻發的農產品安全事件一次次的考驗著我們的生活,農產品溯源技術的運用刻不容緩。食品追溯在國外市場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體系,比如一顆番茄如何種到農田,到最后如何到消費者的餐桌上,這整個過程都已經形成了全流程溯源體系。
在第35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里,成都東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哲科技”)舉行的一場農產品溯源體驗活動,讓消費者通過溯源碼,認識農產品的“前世今生”。
通過東哲科技溯源事業部總監李治平介紹,消費者只需將商品放在這臺“東哲終端識別器”上進行掃描,系統就會通過電子標簽賦予每件商品唯一身份證。可檢測出10余項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使該商品的生產地、生產廠家、生產日期、質檢員等信息一清二楚地呈現在你的眼前,輕松地實現商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讓假冒偽劣商品無處遁形。
據介紹,這臺“東哲終端識別器”是因為有“東哲RFID全球商品識別及防偽服務系統”(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支撐,才使得終端識別器檢測出食品信息。“東哲RFID全球商品識別及防偽服務系統”是基于射頻識別技術,使商品從生產到流通至消費者全鏈條的查詢、識別、溯源信息服務及增值服務的系統平臺。
近幾年,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趨受到社會各界重視,“溯源”成為民眾關注的熱詞。盡管相關法規對溯源體系和追溯管理已有規定,但人們在購買農副產品時,還是很難真正實現“溯源”。
在李治平看來,因為有成熟的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知名企業的商品納入溯源體系是比較好實施的。而對農副產品進行源頭溯源則相對復雜一些,畢竟不是所有種植戶都可以熟悉操作電腦,并對每天的施肥、鋤草、采摘等信息進行電腦錄入。源頭信息的缺失,導致了農產品溯源體系一直未能進入人們的生活。

談及目前開發的企業溯源信息管理系統,李治平認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農產品的溯源體系也“迎來了春天”。
“現在智能手機非常普及,種植戶也能玩轉智能手機的各項功能。”李治平表示,種植戶們只需要隨時在自己手機的溯源系統里,輸入農產品的相關信息,再將手機與溯源系統服務器進行有效連接,服務器便能自動“復制”手機里的信息并上傳至終端,從而完成整個流程的信息采集。
據了解,現階段,成都東哲科技已與省內眉山三峰水果專業合作社、蒲江四川陽光味道果業有限公司等近50家合作社進行合作,并與重慶市、貴州省等四川以外的合作社簽訂了合作協議,下一步還將把溯源體系從水果拓展到蛋類、鮮奶等畜牧產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