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要建“NASA”:YunOS或為重要棋子與技術變量

日前,阿里啟動了一項代號“NASA”的計劃,動員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新技術戰略”。表示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
馬云也談了自己的愿景,未來20年將阿里巴巴打造成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企業盈利。
互聯網大佬都開始將新興科技與人工智能提上了戰略議程
在這里我們看到一個趨勢就是,互聯網大佬都紛紛開始將新興科技與人工智能提上了戰略議程。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工智能成了焦點,李彥宏、馬化騰、雷軍等科技巨子的提案和建議幾乎都會涉及人工智能的議題,人工智能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前段時間,馬化騰還談到了自己的焦慮,他表示騰訊總是提科技,正是一種焦慮,掌握技術才能保證戰略制高點,否則當一個浪潮來了的時候,為什么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最終還是因為技術。
在馬云看來,一個服務20億人的經濟體,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這是阿里NASA計劃的初衷。并指出,面向機器學習、芯片、IoT、操作系統、生物識別這些核心技術,阿里將組建嶄新的團隊,建立新的機制和方法,全力以赴。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說“過去18年來,阿里巴巴的商業做得太成功,掩蓋了技術的光芒”。事實上,阿里在超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移動操作系統、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機器學習平臺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阿里已持續投入近10年。這里面的成果包括飛天系統、菜鳥智能物流、人工智能ET、電商大腦、阿里小蜜、VR技術(Buy+VR支付)、生物識別等。
新經濟體要建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YunOS操作系統或是NASA計劃的重要一環

在筆者看來,馬云說的比較關鍵的一句是,一個服務20億人的經濟體,需要一個新的技術基礎設施。而在這里,筆者認為YunOS操作系統則是其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YunOS從2011年起步,到今天已經走到了第7個年頭。發展到今天,在智能手機領域,YunOS是國內公認的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去年7月,搭載YunOS的IoT終端設備達到1億。去年首個搭載YunOS系統的互聯網汽車榮威RX5發布,汽車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操作系統。去年10月份的云棲大會上,YunOS再次成了主角之一,一系列業務的悉數亮相,包括聯合惠普及英特爾發布首款HP YunOS Book、聯合夏普發布首款4K YunOS TV互聯網電視、聯合美的發布首款YunOS互聯網冰箱、聯合飛亞達發布首款輕智能腕表。另外包括YunOS機器人、海爾云廚油煙機等諸多產品陸續亮相。
YunOS Mobie、YunOS Auto、YunOS Home、YunOS TV、YunOS Robot、YunOS Wearable、和YunOS Chip等基于YunOS的基礎布局已經深入IoT的各個領域。 這意味著從手機到汽車、智能家居、機器人等系列智能硬件都可以接入到互聯網中。
YunOS的技術實力與布局正在逐步滲透到國際市場。去年年底,Alibaba YunOS Auto冠名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牽手泰國電視機制造商Cybo發布PRISMA智能電視,在泰國等東南亞地區銷售,接著又亮相日本世俱杯,出征CES。
從YunOS這幾年的成果來看,阿里的技術基因被電商才華掩蓋倒是并非夸大。有了YunOS這個底層入口,這意味著阿里可以將支付業務、電商、平臺大數據、系列跨終端硬件基于YunOS進行互聯互通。
可以想象,未來的終端發展趨勢會更加智能化、互聯網化,智能終端都將成為互聯網的一個觸角,人工智能通過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一系列算法可以理解用戶某一場景下的語義、語境,獲知用戶的行為習慣與偏好,消費者用戶體驗將獲得大幅提升。
YunOS操作系統是要打通整個數據體系的智能化識別與整合,實現數據和服務的流轉,讓產品更加智能、更懂用戶。從這里看出,YunOS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戰略生態布局,剩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將這些多領域的終端釋放創新能量,改善終端的價值。這也是馬云所說的:新經濟體必須建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術思考之上。
因此,人工智能技術未來將用于創造商業價值及優質商業模式的重要變量,而操作系統是及其重要的那個入口與樞紐。
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建立技術研發機制來拉動增量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在國際巨頭方面,谷歌和Facbook、微軟、IBM等國際巨頭都在人工智能領域推進自身的研究,而過去幾年,中國的BAT三巨頭暗戰不斷,搶用戶,占入口,追求市場份額。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BAT更多都在追求一種商業意義上的成功,與谷歌等公司相比,對未來科技的前瞻性戰略上有所不足。
但從目前來看,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 BAT最終都開始逐步有意識的在未來前瞻性科技上進行投入與布局,這是一個比較顯性的戰略思維進步。 我們看到,阿里的YunOS也在今年登陸CES之外,在今年的CES上,百度發布了度秘的升級版,命名為DuerOS,也似乎有意去引導人們理解成“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與此同時,騰訊也成立了AI實驗室。
馬云表示,以前我們的技術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阿里巴巴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成立新技術研發體系,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的目標是為了解決10年、20年后的困難。
在筆者的理解下,對于互聯網巨頭公司而言,尤其是類似于阿里這種對整體的傳統實體經濟都會產生巨大影響的公司而言,如何預判未來的增長路線與策略非常重要,對于BAT來說,過去的競爭路線都在基于已有的核心業務不斷夯實護城河,依靠產品帶動技術,進而推動產品與技術的循環與協同效應。在當前人口紅利過去之后,需要在新的設備、業務與產品、數據領域尋找增量空間,在這個時候,往往需要技術沒有反過來帶動產品。在這個階段,意味著投入比產出可能要更多,更多要聚焦未來更長遠的戰略,技術研發體系與驅動機制來拉動業務已經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我們知道,2013年收購DeepMind之后,谷歌就在持續投入人工智能,盡管谷歌的阿爾法狗(AlphaGo)以4:1戰勝韓國圍棋名將李世石九段,但谷歌的人工智能布局到目前依然沒有看到任何商業回報。但對于谷歌來說,重要的是占據未來技術的制高點,在下一個新興行業崛起的時候,能夠依賴技術優勢迅速占據領先優勢。
智能終端將成為互聯網的一個個觸角:操作系統是阿里的重要變量
而目前阿里的戰略思路也在于此。因為人工智能時代到來,越來越多的設備包括智能家居、汽車、電子產品接入進來,將成為一個個通訊終端,當人與物、數據都在一張網之中流動的時候,操作系統作為基礎設施的意義就會顯現出來。隨著互聯網層面的人口紅利基本消失,BAT的未來競爭聚焦點也要從尋求短期的增量目標到長期的戰略制高點,而所謂技術的驅動機制也需要通過操作系統來占據產業鏈上游制高點,才能更好的在下一輪入口之戰中占據主動權。
從Gartner公司去年發布的年度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諸如機器學習、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還處于期望膨脹期。也就是說,人們在期待這個技術臨界點到來。
從YunOS的萬物互聯布局策略來看,阿里的野心在于連接各個終端并激活海量數據,以大數據潛力來激發人工智能層面的運算層面的能力,進而更好的帶動自身的電商、支付金融、云計算、物流各個業務新的增長點。
盡管目前BAT都在人工智能戰略上進行強力推進之中,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演進,BAT從業務驅動轉向技術驅動的時代來臨了,而隨著萬物互聯的演進規律則是各種硬件終端會越來越智能化,互聯網化,智能終端都將成為互聯網的一個觸角,幫助消費者接入互聯網、走入虛擬世界。從數據到終端,都將被賦予生命力。隨著智能終端的云端一體化的演進,萬物互聯操作系統將成為控制數字終端的核心。
我們知道,在智能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廠商缺乏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導致產業鏈上游喪失了頂層主導權與先發優勢,而在下一個萬物互聯時代的終端入口的轉換中,中國互聯網領域開始主導了反攻機會。
對于阿里來說,要構建NASA計劃,也在于如何在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以及新零售體系的構建中拿下上游話語權,驅動技術戰略的進一步演進,它的重要棋子是YunOS已經具備了互聯網底層基礎設施的意義并形成了IoT布局的入口,也是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對決國際國內巨頭的重要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