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區塊鏈是一種公共在線的分類賬,這一技術因比特幣,也就是最早的電子貨幣,而被人們所熟知。鑒于這一技術的巨大優勢,近年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越發廣泛,受到各國政府及全球各大企業的普遍重視。
近日,首屆南昌國際區塊鏈技術應用大會在灣里先鋒軍民融合創新小鎮舉行,國內外區塊鏈技術領域的頂級大師、專家學者、創客精英等500余人參加了大會。會上進行了先鋒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發中心授牌儀式,標志著國內首家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發中心在南昌正式成立。
區塊鏈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并且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在時興的無人機、無人駕駛等行業也都開始涉及。
日前,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布名為“Unmanned Aerial Deliveryto Secure Location”的專利申請。這份申請為沃爾瑪提交,意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作為追蹤無人機運貨的方式。
專利申請中提到:“在一些實施案例中,快遞箱中可能包括用于追蹤和認證的區塊鏈配送加密系統。區塊鏈或將追蹤到包裹的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位置、供應鏈轉變、快遞和客戶的認證、環境溫度及可接受閾值、產品溫度(如果需要的話)、包裹內容等。”
豐田汽車北美公司下屬的豐田研究院(TRI)此前也宣布與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及另外5家公司合作開發區塊鏈技術,以用于無人駕駛汽車。
豐田稱,這個項目可以讓企業和消費者安全共享測試和駕駛數據,此外,汽車的共享和使用狀況也可以用做保險率的參考。他們將利用區塊鏈技術降低保險費率。區塊鏈可以收集并存儲汽車傳感器中的駕駛數據,而車主可以通過給保險公司提供這一更加透明的數據,減少欺詐可能,從而減少保險費用。
我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為《規劃》)。而在《規劃》中,區塊鏈技術首次被列入。
區塊鏈技術其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存在,存儲著一個點對點網絡上的資產和交易信息。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征。因而,現階段,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到政府機關和國際組織的重視。
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大數據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提升,各項前沿科技延伸性逐步擴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將更加廣泛,推動更多領域實現重大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