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格力、海爾雙11期間將遭受500余條“核攻擊”
還未踏進11月,各大品牌間關于雙11的銷售就拉開了“戰勢”。10月27日,微博@胡言亂語的小不點的一條熱門微博更是讓圍觀群眾都明顯聞到了“硝煙味”。
據該發布者的微博內容,疑似“爆料”了品牌間購買水軍攻擊對 手的現象,把“互撕”拿到了臺面上。本站記者則在第一時間采訪了微博中提到的兩位“當事人”。
海爾、格力表示不受攻擊影響
“最近三天我們的輿情監測系統已經看到有人‘悟空問答’等媒體上發布踩海爾、黑格力的內容,海爾還是專注用戶需求,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與生活。”海爾電商營銷負責人劉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也就此事對格力方面進行了采訪,但截至發稿,相關負責人并未給出正面回應。從格力董明珠的一貫風格來看,這種攻擊他們基本不理會。
專家:口水戰損人不利己
網友對口水戰的行為不忿,而專家則認為,這種行為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著名產業經濟觀察家洪仕斌認為,價格戰和口水戰是一個行業初期、發展期的手段,不適合已經到了成熟期的家電行業。“中國家電企業更多應該關注科技創新、高端價值,如果還停留在這種低級的競爭手段,將會消耗家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失去了企業創新的力度,不利于中國家電企業向前健康發展”。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也表示,市場競爭最終的裁判是用戶,企業無論采用怎樣的策略,關鍵在于能否為用戶增值。真正強勢的品牌眼里只有用戶,沒有所謂的競爭對手。事實證明,中國品牌的崛起在于為全球用戶創造了新的價值。
企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但作為接受方的消費者是如何回應呢?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去年“雙11”購物節期間,72.9%網民會根據商品評價內容決定是否購買該商品,70.8%網民看重商品折扣力度,64.5%用戶將商品質量作為購買考慮因素之一。
可以見得, 消費者消費意識日趨理性,口水戰、價格戰或許可以吸引目光,但真正決策時消費者并不會被動得被水軍擾亂視聽,而是會考慮真實口碑、質量服務多種因素。各品牌應該以健康的商業心態展開行業競爭,共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