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華智能:未來轉型國際衛星通信運營商
今年4月,達華智能(002512)公告將以收購手段取得塞浦路斯政府擁有的三條衛星軌道資源25年使用權的消息,在業界引發不小震動。
達華智能總裁陳融圣7月26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三條衛星軌道的收購工作已經完成,公司正在積極著手沿著“一帶一路”的軌跡,重點先與東南亞國家的通信運營商展開互補合作準備工作。
由于我國目前能夠提供Ka頻段高通量通信服務的衛星,僅有今年4月12日剛剛發射成功的中星16號衛星,因此達華智能此次收購若進展順利,將成為國內民營企業在衛星通信運營領域的第一個“吃螃蟹者”。
衛星軌道屬于稀缺資源
據陳融圣介紹,全世界所有的衛星軌道都屬于政府國有,此次收購的三條衛星軌道所有權屬于歐亞交界處的島國塞浦路斯,ASEAN KYPROS公司(星軌公司)已于2015年12月23日取得了塞浦路斯政府授予的排他性使用這三條衛星軌道資源的權利。
今年初,達華智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獲知星軌公司有意轉讓其擁有的衛星軌道,于是便與對方展開了商業談判。4月18日,公司公告了談判進展,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達華作價73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04億元)收購位于英屬維爾京群島的TOPBEST COAST LIMITED公司100%股權,其擁有星軌公司全部股權。
值得關注的是,這三條衛星軌道位置非常優越,覆蓋范圍西至東非東歐、東至東南亞南太平洋,可以對“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全面覆蓋。而且Ka頻段還是近兩年的熱點頻段,為高通量衛星所用,這種新型衛星具有容量大、速率高、終端小等獨特優勢,將顛覆現有的衛星產業。
目前,屬于中國所有的Ka頻段高通量衛星還只有今年4月份剛剛發射成功的中星16號衛星。該顆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制,并由其旗下的中國衛通集團進行運營管理。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相比傳統C頻段、Ku頻段衛星,Ka頻段高通量衛星的優勢非常明顯。例如,中星16號通信容量可達到20Gbps以上,超過此前我國研制的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總和。
陳融圣告訴記者,衛星軌道屬于稀缺資源,在國家層面上有一整套非常復雜的申報程序,目前國內獲得并即將啟用衛星軌道資源的民營企業還僅有達華智能一家。
“公司正式獲得三條軌道之后,我曾經一天就收到過十幾封尋求商業合作的郵件。”陳融圣說,“這是因為這三條軌道所處的位置相當于繁華的商業中心。中星16號衛星上去后只能覆蓋廣東、福建、浙江一帶,而我們的三條軌道就只有美洲覆蓋不了。”
根據英國獨立衛星行業評估機構RPC Telecommunications Ltd。出具的評估報告,這三條衛星軌道的保守估值在1.8億-2億美元。
轉型通信運營商
陳融圣表示,達華智能原先是一家以智能卡生產和銷售為主業的上市公司。2013年,公司通過收購新東網100%股權,從制造企業成功轉型為一家信息互聯網企業。
“這一次收購衛星公司算第二次轉型,轉型的方向就是通信。”陳融圣說,“我自己本身就是做通信出身,1989年進入中國電信工作,2002年從中國電信辭職創業。”
這一次轉型,達華智能看中的是“一帶一路”背景下Ka高通量衛星所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
“原來一個海事衛星電話一分鐘的費用要1.99美元,現在通過Ka高通量衛星直接落地到用戶家里,可以提供整個家庭的通信解決方案,一個月所需的費用不過六七十美元左右。”
根據達華智能的規劃,公司首先將盡快沿著“一帶一路”的軌跡展開衛星運行特別是地面站的建設工作,把中國和海外華人的通信水平提升起來。“比如設計一張華人卡,只要租用公司衛星通道的全部免費,我們跟地面運營商去算錢,這是最大的盈利模式。”
其次,中國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往東南亞一帶旅游,這些游客有著非常巨大的通信服務需求。第三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有大量的企業走到海外市場,它們也需要不同層次的通信解決方案。
此外,東南亞數萬個島嶼上居民的通信需求,海洋上作業的漁民、漁船的通信需求等也都必須依靠衛星來解決。
目前,達華智能的衛星運營管理團隊已經組建完成,包括地面運營和空間運營兩個團隊,由來自中國、法國和新加坡的衛星專家、地面通信專家組成。
陳融圣表示,將來公司工程建設完成第一個地面站后,還可以在其他地理位置繼續增設接收站,然后與地面電信網絡融合提供星地混合電信服務,就可以提供覆蓋全球的無縫通信解決方案。達華的戰略與軟銀不謀而合。軟銀在投資地面電信運營商后,去年底以10億美元入股衛星創業公司OneWeb成為最大股東。OneWeb的全球性衛星通信網絡和軟銀的電信業務也將形成互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