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訪談報道  >  正文

西谷曙光廖應成博士談大數據行業現狀、發展趨勢及痛點

作者:西谷智能物聯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17-07-28 14:04:54
摘要:近日,成都西谷曙光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成都西谷物聯網產業孵化器總經理廖應成博士接受全球大數據聯盟(GBDC)獨家訪談。全球大數據聯盟(GBDC)作為全球性大數據行業平臺,旨在通過此次訪談了解大數據企業目前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挖掘大數據行業的痛點,搭建一個合作交流平臺。

  近日,國家外專局專家、四川超飛巨英西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低功耗無線通信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成都西谷曙光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成都西谷物聯網產業孵化器總經理廖應成博士接受全球大數據聯盟(GBDC)獨家訪談。全球大數據聯盟(GBDC)作為全球性大數據行業平臺,旨在通過此次訪談了解大數據企業目前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挖掘大數據行業的痛點,搭建一個合作交流平臺。

  以下為本次訪談內容摘要:

  GBDC:您如何看待物聯網行業?

  廖應成博士:西谷曙光早在2004年就進入了物聯網這個行業,那時還沒有物聯網這個概念或說法,當時的工作主要涉及低功耗無線通訊技術,就是要解決關于物的各種信息的采集傳輸問題。西谷曙光主要研究如何使用當時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如RFID, Zigbee等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根據我們過去與國內相關單位研發合作的經驗,我們感到最重要的不是引進和宣傳國外的這些新概念,而是如何將這些新技術真正用于解決我們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如何將它們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GBDC:那您認為什么是大數據?大數據真正能給人們帶來什么?

  廖應成博士:真正的大數據應該分得更細,一種是人工輸入長期歷史沉淀下來的靜態數據,它們大多是以人工方式輸入的互聯網形態數據,它們的價值更多用于統計分析;另一種就是處于不斷變化中的,必須依靠自動采集方式輸入計算機的物聯網形態的數據,例如,物的位置信息和狀態信息等,它們的價值更多在于其實時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在說做大數據,做什么?怎么做?你看政府里面很多數據,比如計生辦,交管所,環保所,統計局,還有登記所,這些都是歷史上人工登記的數據儲存在那里的。這些數據我們都把他叫做人工輸入的靜態數據,通過人工敲擊鍵盤的方式輸入進去,這些數據基本不具有實時性,隨便什么時候輸進計算機都可以。這些數據的獲取和使用還涉及其他許多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和保密問題。用這數據做出來,分析出來的成果,更多的是解決一些社會發展戰略層面的問題,多數只能由政府來買單,這就使得從事大數據應用分析的業者,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生存。還有就是電子商務所形成的數據,而這些數據主要掌握在有限的幾家互聯網運營公司手中,其他從業者很難插足,這就影響了大數據行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這樣的靜態大數據往往不能解決眼前急待解決的一些剛需問題,例如大家非常關心的城市交通安全快捷出行,居家養老健康等需要物聯網實時數據才能解決的問題。

  城市智能交通領域,首要問題是我們應該知道每個時刻車流量的分布情況,哪個方向有多少車,哪個地方有擁堵情況,紅綠燈的變化情況。然而這些數據的獲取不能通過人工敲擊鍵盤的方式。因為你剛把這一秒的信息敲進去,下一秒它又變了,只能是自動采集,這個大數據跟其他大數據不同。在互聯網中,人與人是利用互聯網通過人工輸入方式交流靜態數據,物聯網是人與物通過自動采集方式交流靜態和動態數據。動態數據沉積下來又會變成歷史靜態的數據,所以這兩種數據既有很大差別,又是統一的。但我們認為政府當前大力推進的各方面的智能化,包括智慧城市,工業智能化等應該先從物聯網大數據入手,從物聯網實時信息采集傳輸入手。切實滿足民眾生活所需,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在此基礎上結合靜態大數據的分析才能真正將大數據產業做起來。

  醫療領域,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以物聯網的方式,每隔幾分鐘或幾小時就要把病人相關的基本體征信息包括心電,脈搏,運動狀態等,并隔一定時間將血壓和其他體癥信息,例如體重,身高等信息直接送到后臺大數據庫中,進行一個真真實實全面的監控,打造一個真正的動態數據。同時通過一個專業的大數據醫生專家團隊專業的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各種病癥的預測和治療模型。建立這個數據模型,還能夠知道你某些病的前兆,提前告訴你,你的身體有異常,你應該去做一個更全面的檢查。而不是說擠車到醫院去掛號,還不知道掛什么號,醫生不清楚你的病因時,還要開個化驗單。這將完全改變我們的醫療體系和生活方式,我們將不再是生了病再去找醫生看病,而是預防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

  GBDC:目前在大數據行業有哪些成就?發展態勢如何?

  廖應成博士:西谷曙光目前是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低功耗無線通信委員會下設的LDSW產業應用推進聯盟的理事長單位,LDSW(西谷自研的“低占空比智能無線傳感網技術”)是物聯網落地的關鍵技術,是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基礎,而物聯網的生命力就在于:這種采集方式必須是低成本和自動的,而且主要是無線的,低功耗的。在這個行業,我們是走在最前端,我們解決了這種動態數據采集和傳輸問題。并且,西谷第一款物聯網低功耗芯片即將于2017年10月底面市。基于我們的LDSW技術,鋪設一張地網,可以采集許多種類的關鍵數據。有了地網,再結合我們對老百姓的生活問題的深入理解,我們針對性的推出了一下這些系統產品。我們解決對動態的數據采集傳輸,包括反過來進行控制,這是別人沒做的,我們是以國際標準做的,同時也符合國際公認標準,我們的專利也被加入了國家物聯網低功耗無線傳感網標準。我們是通過底層技術的研發突破,來解決真正實時動態大數據采集和傳輸問題。

  那么大數據信息的所有權歸誰、怎樣來保護這個數據?我們與成都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共同組建了TT-DOA物聯網大數據實驗室做專項研究。不像國外搞了一個概念,大家就跟著這個概念走,具體這個概念是怎么回事,許多人并不真正十分了解。我們這里僅僅是根據我們自己的體會和經驗來陳述我們對物聯網和大數據的人事理解,也可能會有偏差,但這個理解是實實在在的原創,相信會對一般人有所幫助。

  因為擁有了世界上第一顆超低功耗的物聯網芯片,我們就可以解決物聯網基本信息的采集傳輸問題,可以幫助各行各業實現真正的萬物相連。畢竟一個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雖然基本解決了物理聯網最底層信息低成本低功耗的采集傳輸問題,但物聯網是一場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是一片真正的藍海,需要來自各行各業的廣泛參與。所以我們通過我們西谷物聯網產業應用孵化器,打造一個物聯網產業生態圈,讓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人去學習如何解決自己最熟悉也最關切的問題。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