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作者:張凱
來源:北京科技報
日期:2017-07-27 09:07:13
摘要:無人超市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它靠哪些技術實現“無人”?背后的相關的物聯網技術是否成熟?記者親身實地探測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淘咖啡”,帶你感受一次不知不覺地“剁手”體驗。

  7月8~12日,阿里在淘寶造物節上推出了“淘咖啡”無人超市,讓無人超市再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自2016年年末,亞馬遜的線下“無人超市” Amazon GO高調亮相以來,“無需現金、不必排隊、東西拿了就走”的新購物模式讓我們窺見了“未來商店”的模樣,而在國內,知名企業也紛紛入局,無人超市正在作為資本的寵兒,成為下一個新風口。

  7月1日,上海首家無人收銀、自主服務的無人超市繽果盒子正式運營,同月3日,其完成A輪融資,金額超1億元;7月8日,深蘭科技Take Go無人智能店亮相上海,采用了人自身的手脈識別技術,顧客通過刷手進店,自助購物后再刷手完成支付。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7月12日,“淘咖啡”無人超市前排滿了前來體驗的消費者。

  無人超市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它靠哪些技術實現“無人”?背后的相關的物聯網技術是否成熟?記者親身實地探測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淘咖啡”,帶你感受一次不知不覺地“剁手”體驗。

  無人超市“剁手”三步驟

  過閘機:掃碼綁定后成為“移動ID”

  “淘咖啡”集商品購物、餐飲于一身,實體樣板店占地約200平方米,可容納用戶50人左右。進店消費前,你需要掏出手機使用手機淘寶,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后,獲得一張電子入場碼。然后就像地鐵進站刷卡一樣,憑借掃一下入場碼即可通過閘機,閘機上的攝像頭會自動對消費者進行生物識別。然后,你就可拋下手機專心購物啦。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掃一下入場碼通過閘機。

  據“淘咖啡”的技術團隊、螞蟻金服相關人員表示:“進門掃一下一是綁定身份,二是授權小額代扣(現場體驗購物最高額5000元)。每種無人零售店進店前都有一個授權和綁定行為,這樣才能把人變成一個移動的ID。”

  店內選貨:應用RFID技術的智能貨架

  進入超市后,表面上看,商品陳列和挑選方式與平時購物并無區別,但實際在技術實現上,卻大為不同。有別于傳統超市中貼條形碼的商品,無人超市采用的RFID(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技術無需人工一件一件掃碼錄入。這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 RFID標簽上面存儲著商品的編碼、價格、產地、生產日期等信息,每一個商品都通過這個技術生成數字化的訂單。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消費者正在體驗虛擬貨架。

  另外,“淘咖啡”店中還展示著三臺虛擬貨架供用戶體驗。所謂虛擬貨架,就是電子顯示屏,通過生物識別即可登錄淘寶,在顯示屏中的電子貨架上隨意挑選商品,實現手機淘寶同步訂單。在超市下單成功就可以走人,商品會直接快遞至用戶家中。

  支付離店:計算機視覺+傳感器感應

  挑完商品后,消費者可以告別排隊,只需經過出口的兩道“支付門”(也被稱為“剁手門”)后就能直接離店走人。經過第一道門:系統感應你即將離店,自動開啟。經過第二道門:屏幕會先顯示“商品正在識別中”,然后顯示“商品正在支付中”,完成自動扣款后,大門開啟。整個過程在幾秒時間內完成。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即將通過“剁手”門。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在通過“剁手門”的幾秒內,會完成“識別商品-自動扣款”的流程。

  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曾曉東介紹說,整套支付流程基于物聯網技術。通過計算機視覺和傳感器感應,再疊加“非配合”生物識別技術。

  “傳感器感應主要是感應商品的信息以及定位商品的位置。生物識別技術主要用于根據用戶的身體特征完成身份核實,“非配合”的意思是在用戶無感知的狀況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實,比如不用刻意站直、正面對向攝像頭等,可以有更好的體驗,它們主要輔助視覺技術做商品和用戶的識別。”曾曉東說。

  技術上遠不成熟,但將推動物聯網發展

  正當“淘咖啡”引發熱議之時,馬云在7月11日的天下網商大會上表示,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不會真正推向社會,推出“淘咖啡”只是“要給業界一些靈感,一些信號,喚起零售行業的驚醒”。

  “淘咖啡”暫時不商用的真正原因不清楚,但是根據記者實地體驗來看,無人超市的技術并未達到成熟狀態。比如,進閘口時時常會出現識別不出的情況;通過支付門的時候,工作人員會讓你摘掉眼鏡、身體保持不動狀態,不然的話,對商品和用戶的識別同樣會出現問題;再者,店內點餐區(售賣食品僅包括咖啡、飲品、西點和甜筒四類)雖然使用了人臉識別系統,依然還是需要工作人員使用點餐系統并確認點單,并未真正做到“無人”。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一名消費者正在店內點餐區買單。

  清華大學物聯網中心主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溫江濤接受北京科技報丨“科學加”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所謂的無人超市只是個噱頭,技術上還遠不成熟。就算亞馬遜的Amazon Go現在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面世時間一直在推遲;稱其為‘自動化超市’或‘智能化超市’更貼切一點。”

  溫江濤介紹,為了做到精確識別消費者及其所選商品,Amazon Go全面使用的是計算機視覺技術。店內遍布攝像頭,通過視頻監控智能感知技術捕捉用戶的動作,如挑選什么商品放入購物車,然后通過圖像分析精確找到用戶的手,以確定用戶實際購買的商品。相比Amazon Go,“淘咖啡”主要是使用疊加傳感器及生物識別技術。

  對此,曾曉東也承認,計算機視覺算法是被公認的主流解決方案,傳感器還存在無法解決的技術缺陷,比如用身體緊緊捂住商品,就很難被識別出。

  大規模推廣落地難,推動物聯網技術發展

  當然,其中不僅僅單純在于技術方面的研發和應用。溫江濤對比國內超市和亞馬遜Amazon Go超市,所售商品在種類、包裝性質甚至品味上都有區別,這些因素也會對用戶購物有影響。同樣性能的RFID電子標簽,因為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不同會導致在國內外的適用性不一樣,從而出現識別不出的情況。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RFID電子標簽其實問世很久了,但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或有機會成為新時代主角。

  而且,人在進行消費購物的時候,除了滿足購物的需求外,溫江濤認為,還有其他的需求,比如社交。他解釋說:“無人超市實際上經銷的是滿足消費者某種特殊需求的商品,這類商品能夠做到標準化、常規化,消費者購物的時候不需要交流,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服務,把購物這原本一個社會性的活動,變成單純機械的取放東西的過程。關鍵就在于找到合適的商品和模式,技術既要跟上,又能吸引人去消費。”

  在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方面也需重視。但是,具體到無人超市領域,還缺乏將數據變成可以調整的機制。

  “大數據在小型超市的用處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而且,就算美團、大眾點評的大數據,從整體上看足夠,但對于某個餐廳某一道菜的話,數據又是小的。”溫江濤說,“數據除了數量還有質量,要講數據的密度,但現在零售業的數據是比較稀疏的。如果變成特大型的超市的話,又有很大障礙。此外,大數據也有安全方面的問題要考慮。”

親測無人超市,我就這樣成為“移動ID”無形中完成了剁手

▲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曾曉東稱,其實螞蟻金服不想做無人超市,而是想為線下超市提供一套物聯網支付技術。

  溫江濤認為,“無人超市大規模推廣目前還不太可能,需要各種技術的成熟并實現綜合應用,比如計算機視覺、RFID技術、物聯網技術等;但是作為技術的方向上來講,大家在這方面做一些嘗試也未嘗不可。”

  其實,無論淘咖啡還是AmazonGo,無人超市都是基于物聯網支付技術的應用體現。溫江濤認為,最近的無人超市雖然是噱頭,但是對物聯網有一定推動作用,至少帶動了物聯網技術在相關行業的發展。

  一直以來,物聯網被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作為新的技術創新點和經濟增長點備受各國關注。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聯網呢?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