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Pay,NFC還有什么應用?
在早幾年,NFC開始出現在許多旗艦手機上,不過其作用十分有限,不少人將其評論為“雞肋”,也讓有些手機廠商出現過旗艦產品從搭載到不搭載到再搭載的尷尬。而這兩年流行的各大廠商的Pay則讓NFC再次走進更多人的視野。不過除了支付外,NFC真的再無作用了嗎?
什么是NFC?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又名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由恩智浦半導體、諾基亞、索尼共同研發。這種技術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及互聯互通技術整合演變而來,能實現短距離與兼容設備進行識別和數據交換。目前的NFC主要用于點對點(名片、信息的交換)、讀卡器(讀標簽,讀卡)、卡模擬(身份認證、支付)三種場景。
NFC的三種模式及應用
對應三種情景,NFC共有主動、被動、雙向三種工作模式。
主動模式

主動模式又叫做讀卡器模式。因為NFC兼容多種國際標準,包括目前主要用于銀行卡閃付卡的電子賬戶標準PBC2.0,因此NFC可以用來讀取公交卡、銀行卡。門禁卡、NFC標簽等產品中的余額、交易記錄這類非加密信息。
例如支付寶所的NFC功能便支持查詢銀行卡電子現金賬戶以及近10條交易記錄的查詢,而微信的NFC功能則可以查詢公交卡的余額及流水,甚至為其進行余額充值。
被動模式

被動模式也就是我們說的卡模擬,在這種模式下,手機的NFC將模擬成NFC兼容標準的卡片,這種模式目前也是NFC三種模式中最廣泛使用、被認為NFC最有用的模式。目前正在公測的MEIZU PAY就是使用這種模式。
目前也有許多能讓NFC模擬簡單門禁卡的app,不過使用時存在一定風險,如果是新手的話不建議進行這樣的操作哦。
雙向模式

雙向模式,顧名思義,就是通過NFC兩者可以進行數據的交換,也稱為P2P點對點數據傳輸模式,它的優勢就在于兩部設備近距離的靠近后,就能進行數據的交換,省去了許多賠多的繁瑣。曾在Android4.0十分火的Android Beam便是基于這種原理,用NFC進行設備的配對,然后再通過藍牙對聯系人、音樂、圖片、應用等數據進行傳輸,不過這種應用場景已經開始慢慢的被弱化,畢竟如今數據的交換已有更加便捷的方式。
記得曾經有NFC時,其最大的用途便是刷各種各樣寫好的NFC標簽,切換各種各樣的模式又或是讀取存在內的信息,單純只是覺得好玩,但說實話其實際作用并不高。而如今NFC作為Pay的硬件基礎,讓我們出門在外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生存。不得不感慨,科技的進步,確實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