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一卡通”如何刷出國際范兒
據韓國鐵道公社31日消息,8月1日起將推出改版升級的外國人專用鐵路通票“KORAIL PASS”,對現行的多種鐵路通票進行整合,方便外國游客出行。
看罷此消息,筆者不由得想起6年前在京津高鐵實行的“京津一卡通”和今年3月份南寧鐵路局實行的中鐵銀通卡。如今在韓國開始盛行“一卡通”模式,也著實讓我們感受到該項技術的國際范兒十足。韓國此次升級鐵路通票不失為一種良策,不僅方便了國內百姓,更為外國友人帶來了便利。就全球而言,鐵路部門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服務至上,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更讓人振奮,為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
據了解,高鐵速度成為陸地“第一速度”。如何讓大眾乘車越來越方便,也是鐵路管理者要著手解決的一件便民大事。一卡通便在這種趨勢下,應運而生。成為高鐵提速的“軟實力”,旅客大眾的“寵物”。其實在我國,關于鐵路通票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早在2011年的京津城際鐵路上就開始投入使用。其方便、順暢的乘車流程在6年時間里已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且先后有10個鐵路局,19條高鐵、動車、城際鐵路已在使用。但普及速度還是趕不上市場需求。以至于在很多地方還是個稀罕物件。 筆者認為,鐵路“一卡通”的問世,簡化了乘車流程,節約旅客蹬車時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便民服務項目。卡上電子芯片可用于直接通過鐵路閘機刷卡進站乘車。免除購票環節,無需再出示身份證明。車上為持卡旅客提前預留座位。出站由閘機扣除相應的電子現金。也可在車站售票窗口、互聯網、車站自助機等渠道購買車票。全部乘車環節沒有現金交易,實在是方便、快捷。無需攜帶現金,旅客也不必擔心錢包丟失,心里也輕松,這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很是匹配。
回想起我國鐵路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雨,才取得今日萬眾矚目的輝煌成績,技術創新顯然是硬實力。如今的“一卡通”模式,又是硬件上的一次升級,老百姓不僅可以通過它購買火車票,還可以在進站時直接刷卡乘車,出站時直接刷閘機出站,避免了進出站“排長龍”現象的發生,同時它還可以減少售票,檢票等環節鐵路職工的工作量,節省人力,大大提高鐵路生產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一卡通”模式由于沒有紙質車票,對于制販假票,黃牛倒票等現象也是一次有力打擊。
由此可見,鐵路“一卡通”模式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完美展現,更是服務至上經營理念的空前提升。它不僅在國內開辟了市場,更在韓國乃至世界各地刷出了國際范兒,是鐵路作為服務行業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讓全世界的人看到鐵路努力為旅客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樹立全新企業形象的決心,相信日后的創新更加新奇,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