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支持刷手機進站 NFC支付能否反攻?
近日,北京市政一卡通公司宣布,北京地鐵全線支持“刷手機”進站,這是利用手機的NFC功能使手機與一卡通終端進行交互,從而實現刷卡。
據了解,早在2010年北京即開始實現NFC手機刷卡業務,運營商的NFC-SIM卡模式即實現了商用。之后的2015年左右,三星、小米、華為等全終端模式的NFC公交卡則先后實現了北京地區的應用。因此,北京地鐵的NFC手機刷卡進站其實一直就可以。
另外,伴隨著推廣,北京地鐵放出了目前支持手機刷地鐵公交的詳細機型清單,表明了眾多手機型號是支持“NFC-SIM”模式還是支持手機內置的“eSE”模式。公交一卡通此次的推廣又掀起了新一輪NFC與二維碼的技術之爭。
NFC公交刷卡體驗更優
在支付領域,NFC技術和二維碼技術只是在前端的近場支付技術不同,后臺的技術完全是一樣的,兩者的技術之爭也就在前端。
NFC技術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13.56MHz頻率運行于10厘米距離內,它是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來;二維碼又稱QR Code,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
在公交一卡通交互場景中,NFC的用戶體驗更優。例如,NFC進行一卡通刷卡可以更好地簡化流程。如果采用二維碼進行一卡通支付,需要喚醒手機、打開APP并調出掃碼功能才可以進行支付,而采用NFC支付就可以直接拿出手機,無需喚醒操作就可通信。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NFC也比二維碼性能更優。二維碼基于圖像識別的技術,NFC是無線射頻的技術,可以有效防止偽造二維碼給用戶帶來的損失。另外,NFC技術的通信擁有雙向鑒權、數據加密等手段,能達到金融級別的安全等級,這是二維碼單向通信、有限信息所不能達到的。
在NFC的產業推動方面,銀聯和運營商一直在積極推動NFC技術的普及。中國銀聯一直在推動“云閃付”,而中國移動早在2013年上半年在北京地區推出了NFC手機錢包業務,重點對公交線路NFC刷卡等項目進行試商用。
二維碼支付終端門檻更低
在NFC技術誕生之初,手機像素比較低,尚不能實現掃碼支付,但是隨著手機像素越來越高,互聯網APP越來越普及,二維碼的使用率不斷提升。目前移動支付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移動支付方式還是二維碼。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65.4%移動支付用戶偏好使用支付寶進行線下支付,32.3%用戶偏好微信支付,而支付寶與微信均使用二維碼進行支付。
NFC支付既需要用戶更換SIM卡,還需要廠商更換POS終端,商場收銀人員還需要進行相關培訓才可以操作。反觀二維碼支付,手機只需要像素足夠,支持APP,就可以隨時掃碼支付,用戶在付款時,只需要掃描以下商家打印的二維碼,或者由超市收銀員用設備掃一下用戶的二維碼,即可實現付款。
二維碼的便捷性使得線下無現金支付普及型更高,現在大街上任何一家小店或者菜市場都會貼出自己的二維碼,用戶掃一掃即可支付,大大方便了用戶的交易。
因此,在筆者看來,NFC和二維碼兩種支付方式具有各自的優勢,未來或許可以互補發展。NFC大額交易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用在小額快捷支付方面,而二維碼支付可以利用終端門檻低的優勢,更好地普及線下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