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移動支付巨頭完成海外布局 出境游也可以用手機支付啦

作者:王巍
來源:河北新聞網
日期:2017-10-17 11:47:55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近年來全球移動支付市場增速可期。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盡管國內支付機構擁有領先的技術和運營方式,但面對國外法律法規、支付習慣、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異,僅憑國內經驗復制去拓展海外市場還是不夠的。

移動支付巨頭完成海外布局 出境游也可以用手機支付啦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我國游客又掀起了一股境外旅游小高潮。跟隨國內游客出境步伐的還有中國的支付機構,超優匯率、實時退稅、全球八五折,中國游客在境外實現掃碼支付便利的同時還享受了“超優待遇”,而且如今,在境外許多地方,也可以使用手機支付啦。

  出境游,也可以用微信支付寶啦

  在剛剛過去的為期8天的“十一”長假,中國旅游人次以及旅游消費金額,創下歷史新高。據統計,長假期間,中國出境游客總數超過600萬,為世界各地帶來了應接不暇的商機。

  省會市民石如垚今年“十一”去了泰國清邁,她驚喜地發現,在泰國清邁,餐飲店、禮品店、住宿店貼著支付寶和微信的二維碼。拿出手機掃一掃,不僅解決了拿現金的麻煩,而且匯率還有優惠。

  她在清邁購物時發現,掃微信二維碼會跳出泰國版界面,只要輸入實付的泰銖金額,就會自動兌換成人民幣。

  隨著跨境業務開展,目前微信支付已支持美元、英鎊、日元、泰銖等外幣的直接結算,同時在海外推出了微信支付旗艦店,讓更多中國用戶可以在境外直接使用微信支付消費。

  石小姐感嘆:“現在到亞洲國家旅游,不帶現金只帶手機出門也成為可能,這在幾年前還沒有這么便利。”

  同時,在長假期間不少境外商家為中國游客推出“支付寶價”,中國游客只要通過支付寶付款,即可享受這一專屬價格。

  在日本旅行的中國游客沈先生說,國慶期間在日本的百貨店用支付寶掃碼付錢,享受了八五折的優惠。

  國慶期間,一則消息在網絡上悄然走紅:一位日本禮品店店主在日本知名論壇“2ch”上求助,詢問如何開通支付寶。據這位店主介紹,最近中國的國慶長假為店里帶來了很多客人,這些客人最常詢問的一件事便是該店能否使用支付寶,盡管店里已經支持VISA,但不能用支付寶還是讓客人感到有些失望。

  當這位日本禮品店店主認識到引入中國移動支付方式非常重要時,全球各國不少商家已經搶先一步。據了解,全球有數十萬商家,在國慶長假期間,專門為中國游客推出區別于別國游客的優惠價格。泰國KingPower免稅店海外市場部負責人說,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歡用手機消費的游客,我們接入支付寶后,很多中國游客都會使用手機支付,我們特別理解中國游客,因為手機支付確實非常方便。

  出境游購物退稅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環。支付寶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假期,使用支付寶在境外消費的筆數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人均消費金額提升了近50%。今年支付寶在境外實現了退稅免排隊,稅金實時到賬,退稅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0%,人均退稅金額達到了922元。

  海外布局已成,移動支付巨頭下一個“小目標”

  中國游客跨境出游和“買買買”的熱情為支付機構加碼海外布局奠定基礎。據悉,在支付寶、微信之后,包括百度錢包、京東金融也開始國際化布局。

  資料顯示,支付寶已在歐美、東亞、東南亞33個國家和地區接入線下商戶門店。微信支付也已登陸超13個國家和地區,覆蓋超13萬境外商戶,支持12種以上的外幣結算。

  移動支付機構加速布局海外,除了看好移動支付的未來外,另一原因則是國人境外購買力的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花費109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與此同時,習慣了移動支付的國人,面對換匯等支付環節,仍難實現暢快地“買買買”,而移動支付的“出海”則恰逢其時。

  螞蟻金服國際事業群楊昕韻表示,隨著中國支付市場的成熟,國內支付機構出征海外,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有望成為新的“中國名片”。

  事實上,除支付寶、微信支付外,包括百度錢包、京東金融也已紛紛開啟國際化布局。

  百度錢包與國際支付公司PayPal達成戰略合作。未來,百度錢包用戶可對PayPal國際商戶進行線上購物和付款,線下則在泰國四個主要旅游城市的多家商家實現掃碼境外支付。

  京東金融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許凌介紹,京東金融將通過建立海外分公司、合資公司等方式“走出去”,積極孵化海外創新型業務。而支付業務也只是初期業務,在獲取相關牌照資質后,合資公司將提供電子錢包、消費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未來,合資公司還將陸續展開供應鏈金融、保險理財等服務。

  不容忽視的發展潛力

  “瞭望智庫”10月1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1511.4億元人民幣,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業務達到257.1億筆,交易規模達157萬億元人民幣,是美國的50倍。截至2017年6月,中國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5.11億元,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達69.4%。上述數字還在繼續快速增長。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創新發展戰略不僅為國人帶來便利,也在通過技術輸出和經驗共享,使世界人民受益。在高端制造、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中國正在從“跟隨者”變成“引領者”。

  海外移動支付方面,Visa2016年的數字研究報告顯示,歐洲移動支付主要集中于線上支付,對于各種線下支付場景的支持力度不夠。消費品市場研究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在歐洲只有3%的店內付款由手機完成。以Paypal為例,其可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支持17種貨幣交易,全球超過1.53億用戶。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顯,即主要用于線上支付,線下支持的商戶十分有限。

  “從國外移動支付整體情況來看,發展中國家移動支付發展很快,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移動支付則相對落后。”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分析稱,這主要是因為在一些發達國家,信用卡支付已成為習慣,消費者向移動支付轉移的過程還沒有完成。而商家對使用移動支付的積極性也沒有完全調動起來。

  總體而言,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近年來全球移動支付市場增速可期。2015年全球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4500億美元,2016年則超6000億美元,預計今年可能接近萬億美元,可以說,移動支付目前仍處藍海,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盡管國內支付機構擁有領先的技術和運營方式,但面對國外法律法規、支付習慣、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異,僅憑國內經驗復制去拓展海外市場還是不夠的。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