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企業動態  >  正文

獲數千萬A輪融資,華清科盛用物聯網優化工廠內部物流

作者:王藝多
來源:拓撲社
日期:2017-10-24 09:25:42
摘要:日前,華清科盛創始人王凡向記者透露,華清科盛已于今年6月獲得了由蘇州清研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
獲數千萬A輪融資,華清科盛用物聯網優化工廠內部物流

華清科盛 創始人 王凡

  由于電商在近些年的飛速發展,物流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不過,各類快遞和大宗商品運輸,僅僅是物流的其中一環。實際上,物流的組成除了運輸和配送之外,還包括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其他物流信息等多個環節。

  不可否認,如今物流在工業制造業中的位置越發重要,尤其是在制造業生產環節中的內部物流(在生產環節中進行配件等物品的內部流轉、倉儲、加工等)方面。

  這是由于在我國整體經濟結構調整,去產能去庫存的大環境中,生產企業從傳統大規模生產向柔性生產轉變。作為生產過程的重要一環,內部物流的效率直接影響著生產效率,進而影響最終利潤。

  華清科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優化制造業企業內部物流而出現的創業項目。該項目創立于2011年,,曾在2015年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時摘得電子信息行業的季軍,并因此獲得達晨創投800萬元Pre-A輪融資。

  日前,華清科盛創始人王凡向記者透露,華清科盛已于今年6月獲得了由蘇州清研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

  內部物流優化的價值

  據了解,在工廠中,由于各種生產要素等需要進行調配、存儲和周轉,所以除生產活動之外,物流活動也會占據制造業企業相當大的比重。

  “具體比重會根據細分行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從時間和資源的消耗上來看,部分行業的物流活動會占據50%以上的地位。”王凡介紹。

  正因內部物流在生產環節的重要程度,所以對它的管理優化無疑將會最終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不過如果當生產線大批量生產單一產品時,內部物流優化的空間勢必非常有限。那么工廠對該環節還有什么投入價值?

  對于記者的這一問題,王凡直言,在如今國內整體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大量制造企業已經對自身生產線進行了柔性化生產的改造。而在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生產過程中,多種生產要素就會在同一物流空間中進行調配和組裝。此時就體現出了對內部物流管理優化的價值。

  “我們從汽車行業切入,其實也是因為汽車行業在制造業中是一個典型代表。它最終成品價值高,配件多尺寸大,需要合理進行內部物流空間的優化與調度管理。”

  “另外,內部物流的整體市場規模也非常大。僅僅是汽車行業,包括IT軟硬件、物流設施器具等,每年都會投入資金超過50億元。制造業總體市場規模估算每年超過200億元。”王凡透露。

  至此,相信讀者也對華清科盛所處細分領域的整體背景以及主營業務有了初步的認知:華清科盛在制造業(工業)領域,從工廠內部物流的優化管理切入,為企業提供物流技術、解決方案以及相關的物流咨詢、方案規劃和工程實施。

  讓工人變成“人工機器人”

  這樣的表示或許有些抽象。為了方便讀者理解華清科盛如何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王凡用具體場景進行了說明。

  “在一般流水線中,工人會用掃碼識別等工具對配件進行識別,再將該配件運送到與其編號匹配的指定位置(如某個配件架)。這個過程是工人發起的。而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技術手段,讓配件向人主動發起請求。比如某個配件流轉來之后,配件架上自動亮燈,告訴工人要將它放在亮燈處。那么工人只需進行傻瓜式運輸即可,由此降低人工對內部物流的影響因素,提高效率。”

  那么華清科盛是如何實現“讓配件向人主動發起操作請求”的呢?

  記者了解到,華清科盛以工業無線通訊及物聯網技術為核心,包括超高頻RFID單空間識別技術、超高頻RFID網格空間識別技術、工業感知定位指引技術、工業MESH技術以及物聯網設備中間件平臺等。

  作為工業無線通訊的前端技術,超高頻RFID具有能一次性讀取多個標簽、穿透性強、可多次讀寫、數據記憶容量大、無源電子標簽成本低,體積小,使用方便、壽命高等特點。

  所以自2011年前后,超高頻RFID技術就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廠內物流跟蹤,圖書及檔案管理、酒類防偽、畜牧養殖及肉品溯源、資產追蹤、物流及供應鏈、機動車輛、服裝、門禁門票等多種領域。

  利用超高頻RFID單空間識別和網格空間識別技術,工廠即可實現對網格體系中的每一個單空間貨物智能感知,從而快速獲悉整個網格體系中的空間占用情況。

  再配合華清科盛提供的其他包括透明感知貨架及倉庫等物聯網技術,便能夠實現配件向工人主動發起請求,由工人進行傻瓜式運輸。

  王凡表示,在生產線場景下,可用性和穩定性是管理優化前的第一要務。為了保證識別準確性,華清科盛的識別體系采用多重驗證方式。

  當系統發現某個環節出現問題,系統可通過追溯上個環節、查驗自身及故障分析和預測等方式,判斷該問題的真正原因并做出提示,再由工人進行查驗處理。

  據記者了解,華清科盛物流優化解決方案的整體架構大致為:基礎設備-中間件-IT業務系統。也就是說,優化方案是在底層各個RFID標簽和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的基礎上,由物聯網設備中間件平臺對設備進行數據傳輸,再由頂層的業務管理軟件為企業提供管理操作窗口。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解決企業末端廣泛且分散的基礎數據采集和應用問題,改善企業管理和優化運營體系,助力企業建立全面有效的工業級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王凡說。

  兩步走完成自動化轉型

  不可否認,如果工廠實現了全生產自動化改造,內部物流都是由機器完成的話,效率無疑是最高的。

  不過實現全自動化的前期資金投入巨大,投資回報周期長,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多。所以很多制造業企業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全自動化改造。

  王凡直言,華清科盛的解決方案,正是幫助這些企業從非自動化走向半自動化,讓工人在其中充當“機器人”的角色,降低人工在生產流程中的影響,最后再將工人真正替換成機器人,最終實現全生產自動化。

  自2013年完成產品研發后,經過一年多的可靠性驗證,華清科盛在汽車、醫藥行業以及市政建設等領域都取得了一定進展,包括奇瑞捷豹路虎、北汽以及寶沃等都是華清科盛的客戶,平均訂單額在數百萬人民幣左右,涵蓋標簽耗材、智能化設備、生產及物流設施改造以及系統使用license等。

  “物流信息化技術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與非物流信息化相比,它的效率提升大約是50%~100%。如果使用我們的技術解決方案,效率提升可能是300%~400%。最初你可能需要3個工人,但現在只需1個工人。提高非常明顯。”王凡透露。

  據記者了解,在物流優化方面,目前包括京東等巨頭玩家都開始將自己的研發成果向外界進行輸出。

  對于競爭,王凡坦言,嚴格來說,京東的確是華清科盛的競爭對手。不過京東的優勢是在集約化倉庫方面。

  集約化倉庫從存儲量以及商品周轉效率的要求更高,管理難度大,這是京東的優勢。不過華清科盛則更專注在非集約型倉儲物流體系方面,為他們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物流優化方案。

  人員方面,創始人王凡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具有10年工業領域從業經驗;CTO李磊碩士畢業于武漢大學,曾在中科院電子研究所任副研究員,承擔并參與過國家多個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和實施管理。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