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云棲大會的前生今世,看阿里是怎樣把價值觀落地的

作者:王新宇
來源:億歐
日期:2017-10-20 11:19:05
摘要:云棲大會的表象似乎是阿里秀了下肌肉,體現的是BAT當中,阿里對于技術的重視,實際上,從云棲大會的前身,我們就看到阿里是一家價值觀驅動的公司,每一次戰略都有依托使命的因素。

圖片來自網絡

  這一屆的云棲大會結束了,回來的當天,我翻了不少老照片出來,很有感慨的發了朋友圈。感慨來自于三個方面,首先我是一個老網民,也算是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其次我是一個與中國個人站長圈發展有過密切聯系的人;再者,現在的身份是一個多年的媒體從業者,從杭州歸來之后,總有一些想法縈繞在大腦中,我在思考,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是依靠什么力量?當下的技術發展落地和過去有什么不同?未來又會如何?

  與眾多80后一樣,對于IT數碼的熱愛可以從雜志中略見一斑,早期互聯網專業知識的匱乏,《電腦報》、《計算機世界》、《中國計算機報》、《微電腦世界》、《大眾軟件》等等,是不少男生每月必備的開支,正兒八經見識到線下的互聯網世界,還是在數年之后的北京,2003年。

  這一年的中國經歷了不少大事,中國人印象深刻的非典、孫志剛事件都是發生在這一年,而互聯網行業幾個標志性的事件:一個是淘寶網在2003年5月成立了,另外一個則是網易的丁磊成為胡潤百富榜首富,另外一個首富盛大陳天橋被比下去。劉強東在中關村因為非典虧損800多萬,不得不帶領員工注冊了數百個QQ號,線上發廣告,推銷業務,從此開啟了在線電商業務。

  2003年也是中國IT盛會開啟的一年,印象比較深的有兩次,一次是comdex china 2003,另外一個是ICEE,首屆中國國際網絡文化博覽會,前者已經停辦,后者還在延續。

  打開塵封已久的文件夾,如果看看當年IT科技最先進的產品,無疑是索尼的電子狗,這是世界上首款家用娛樂機器人,而中國企業當年參與展出的,都是品牌臺式機、防火墻、顯示器等硬件設備,而盛大和九城正在進行游戲市場的爭奪戰,《奇跡MU》在2003年預計為九城創造了近6億人民幣的收入,直逼2003年盛大《傳奇》的8億收入,這從盛大無比豪華的展臺旁,奇跡MU的大幅廣告中可以看出端倪。

  十四年過去了,阿里巴巴的淘寶發展壯大,電子商務的成功,讓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這僅僅是從市值上來看,如果加上旗下螞蟻金服和菜鳥網絡的潛力,阿里的的實力并未完全在市值上體現。

  這次云棲大會給出的數據是,全球7個國家和地區,近6萬人參會,阿里云超過100萬客戶采用,其中包括中國500強企業的三分之一。這次大會,馬云沒有再提“五新”這個概念,而是宣布拿出1000億成立“達摩院”,與中國頂級科學家一起,研發未來的技術,為人類服務。

  回顧中國十多年的IT展會發展史,還有互聯網的變化,BAT除了自我的強大,還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看云棲大會前生,多少前浪被拍在沙灘上

  云棲大會的前身可追溯到2009年的地方網站峰會,2010年叫做“中國地方與行業網站峰會”,2011年更名為“首屆阿里云開發者大會”,一直延續到2015年,“云棲大會”正式成為關鍵詞。

  我們可以發現有跡可循的軌跡是:阿里云在發力的早期,曾經試圖通過與站長的合作,作為信息科技的技術平臺提供者,在國內催化出更大的市場空間。

  最典型的是2010年的“中國地方與行業網站峰會”,這場活動云集了3000多名站長,筆者的不少朋友,作為站長的頂尖群體,不僅參與了活動,還獲得了阿里授予的各類獎項,這場活動也足以讓站長們自傲:阿里巴巴集團包括馬云在內,阿里巴巴集團參謀長曾鳴、阿里云之父王堅、支付寶CEO彭蕾、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王帥等高管悉數出席。

  也就是在2010年,馬云提出要做電子商務的“水電煤”,這個觀點非常接近2016年云棲大會上提出的“五新”基礎設施的理念。在這次活動上,馬云還表示:十年以后他們當中一定會誕生比騰訊更騰訊、比阿里巴巴更阿里巴巴、比百度更百度的互聯網公司,而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未來肯定會被有創新意識的小網站打敗。

  而曾鳴在當時的演講時透露:阿里巴巴最有希望提供的最基礎的兩個服務是支付和云計算,而支付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基礎和重要的產業鏈的基礎保障。

  如果從2010年到今年,七年過去了,當年參加活動,接受到馬云勉勵的站長們,已經遠離了主流互聯網的關注。以當年被頒獎的網站發展軌跡來看,有網站做到三四千萬的營收,也有進入了新三板的上市序列,但并沒有任何一家能成功逆襲,更別提打敗BAT了。

  但從當初阿里巴巴力捧站長群體,也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一方面2008年支付寶收購國內最大的開源社區phpwind,而騰訊也重金收購了Discuz!。

  這兩款開源社區迄今為止,依舊是PC互聯網最大的社區支持系統,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因為開源,能讓眾多類似地方站長的群體,快速搭建了基于本地化的社區互動平臺,從而形成了地方生態,也就是這套系統基礎,支撐了站長們從98年之后到現在近20年的盈利基礎。

  被拍在沙灘上的站長們,幾乎都有著小富即安的心態,并未充分領會當年馬云對于這個群體的期驥,往往選擇了短視和特定時間內對自己收入最有辦法的“干貨”。馬云當年就深刻指出,阿里巴巴的發展是因為“使命”而發展,即“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這種使命感,作為站長圈的人士,并沒有太多人認同或者堅守,他們更看中的是短期收入。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站長的輝煌歷史,是中國互聯網人口紅利和野蠻發展前期的縮影,2016年,由筆者參與策劃執行的“第四屆區域互聯網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辦,全國站長約500多人參加,而2017年,中國終于再也沒有“站長大會”了。

  云棲大會今世,阿里技術價值觀布局

  從站長大會,到開發者大會,再到云棲大會,可以看到阿里對于技術的重視,在戰略上以開放為核心,試圖構建生態。

  這次云棲大會,展示了很多阿里和科技生態鏈的“黑科技”:YunOS正式更名為AliOS,與神龍汽車、上海大眾基于車聯網、人工智能的合作、阿里智能會話客服機器人、量子計算平臺、神龍服務器,在專有云的測試上,阿里云副總裁李津現場演示了把一組云服務器斷電,并在云端的程序正常進行,所有負載重新進行了配置。這在中國云計算歷史上是首次,說明了在服務器容災能力上的技術領先。

  本屆云棲大會上,最引人關注的事件之一,是阿里宣布1000億投入,將成立一個負責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馬云給“達摩院”的英文名字確定為DAMO,代表的是“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即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愿景為驅動力的研究院。

  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馬云認為一個研究院僅僅為了興趣(Fun)或是僅僅為了盈利(Profit)來做研究都是不行的,達摩院是一個解決問題+興趣+盈利(Solving Problems with Fun and Profit)的研究院,而解決問題的愿景是解決人類普惠共享、可持續發展、健康幸福的問題,所以達摩院解決的是未來的科技方向。

  從云棲大會的站長大會,可以看到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最“接地氣”的一面,絲毫不因合作伙伴的弱小而忽視,從后來的開發者大會,再到云棲大會,都能看到這方面的體現,其實就是實現了技術開放、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技術開放,再由合作企業根據行業特點進行深度改造,也才有了現在的生態。

  筆者從云棲大會現場的展會可以看到,現場不僅有intel、思科、聯想等老牌企業,更多的是大家沒有見過的品牌,而這些品牌所采用的技術,或者深度合作伙伴,都是依托阿里云現有的技術平臺所發生的變化。

  馬云說的“Solving Problems with Fun and Profit”,是阿里云的技術價值觀,不僅僅體現在了大會上,更加體現了基于不同行業的業務思路上,也是場景落地,這是生態構成的重要方式。

  回頭看當年站長大會,再來看現在的云棲大會,可以看出一脈相承的生態構成的方式:阿里提供技術支持和產品服務,中小企業利用相應技術,或者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更加有效率的面向不同行業,不同維度的對象,成為落地到行業場景,解決具體問題的有效結果。

  比如汽車公司可以基于AliOS,繼續研究對機械系統嵌合所需要的支持,并且實現車聯網技術;新零售公司可以開發出機器人導購、虛擬試衣、無人超市、無人餐廳等具體的場景利用。

  這種生態的發展并非隨便的商業說辭,而是真槍實彈,比如基于高精度定位的千尋公司,去年在云棲大會上,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產品,工作人員甚至拿著設備(其實就是一個定位桿),杵在會場外的草坪上與外界交流,而在這屆云棲大會上,千尋定位已經成為主論壇的重要合作伙伴,這種生態合作的結果在云棲大會上比比皆是。

  云棲大會的表象似乎是阿里秀了下肌肉,體現的是BAT當中,阿里對于技術的重視,實際上,從云棲大會的前身,我們就看到阿里是一家價值觀驅動的公司,每一次戰略都有依托使命的因素,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再到“Solving Problems with Fun and Profit”的技術價值觀。

  我們回頭再看看這么十來年中國互聯網發展最快的階段,走過的彎路或者發展的軌跡,也可以看到中國互聯網技術正在從被國際引領,變成了引領國際,在2017年MIT(麻省理工學院)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評選,除了Google、微軟、IBM等全球科技巨頭,還出現了百度和阿里巴巴的身影。

  阿里的技術價值觀的背后,還是真正的開放,馬云從很早之前就認為BAT可能被中小企業打敗的預測,其實就是這種開放心態,或者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方式,站長時代的開源系統管中窺豹看到了開放的力量之下,構建的是基于全國互聯網信息化的平臺生態。

  最終,我們從商業的未來來看云棲大會的前生今世和未來,阿里并不是抱著技術壟斷和商業護城河的建立,而是力圖構建一個更大的生態池,在這個生態體系中,自然也有叢林法則的存在。

  一切都是以最終的市場結果說話,建立一個“大同世界”的理想全球經濟模型的技術基礎,淘寶天貓是這么做的,菜鳥是這么做的,螞蟻金服是這么做的,阿里云也是這么做的,這可能才是云棲大會的背后,阿里最終理想和未來布局吧!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