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丨物聯網產業鏈及其廠商大全
自“智慧地球”提出以來,物聯網的概念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被認可,并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在世界經濟復蘇曲折的大背景下,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正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淺層次的工具和產品深化為重塑生產組織方式的基礎設施和關鍵要素,深刻改變著傳統產業形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引發了全球數字經濟浪潮。
與此同時,物聯網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知名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加快在行業應用、平臺、網絡、操作系統、傳感器件等技術環節的布局,搶抓物聯網新一輪發展戰略機遇的意向非常突出。對于物聯網產業發展前景的普遍看好和政府、企業的戰略性投入推動物聯網迅速進入以水平環節為核心,以“云-管-端”一體化布局為模式的生態構建新階段。
物聯網的體系架構自下而上分為四個層次: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
根據這四個層次,物聯網的產業鏈又大致可分為八大環節:芯片提供商、傳感器供應商、無線模組(含天線)廠商、網絡運營商(含 SIM 卡商) 、平臺服務商、系統及軟件開發商、智能硬件廠商、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提供商。
1、物聯網芯片供應商
芯片是物聯網的“大腦”,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導體芯片是物聯網幾乎所有環節都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件之一。依據芯片功能的不同,物聯網產業中所需芯片既包括集成在傳感器、無線模組中,實現特定功能的芯片,也包括嵌入在終端設備中,提供“大腦”功能的系統芯片——嵌入式微處理器,一般是MCU/SoC形式。
目前在物聯網領域中,芯片廠商數量眾多,芯片種類繁多,個性化差異明顯。然而,芯片領域依然為高通、TI、ARM等國際巨頭所主導,國內芯片企業數量雖多,但關鍵技術大多引進自國外,這就直接導致了眾多芯片企業的盈利能力不足,難以占領市場份額。
傳統的國際半體巨頭,如ARM、英特爾、高通、聯發科、飛思卡爾、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國內主要廠商包括:華為海思、展訊、新岸線、北京君正、全志科技等。
國內廠商從特定細分領域入手,包括研發適合5G、人工智能領域的專用芯片。在這條道路上,我國企業目前與國外先進技術基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在AI芯片領域,國內企業中科寒武紀科技的DianNao系列ASIC人工智能芯片技術水平國際領先。而在5G芯片方面,新岸線公司推出了一款滿足未來5G終端平臺需求的射頻發動機芯片——NR6816。NR6816 優良的接收和發射性能,既能滿足超高速無線通信EUHT(Enhanced Ultra High Throughput)的系統應用,也能滿足5G系統對用戶體驗速率、流量密度、時延、能效和連接數等不同場景下的指標要求。
2、傳感器供應商
傳感器是物聯網的“五官”,本質是一種檢測裝置,是用于采集各類信息并轉換為特定信號的器件,可以采集身份標識、運動狀態、地理位置、姿態、壓力、溫度、濕度、光線、聲音、氣味等信息。廣義的傳感器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敏感元器件、RFID、條形、條形碼、二維碼、雷達、攝像頭、讀卡器、紅外感應元件等。
目前跨國公司在中國MEMS傳感器市場占比高達60%,國內企業在技術水平、生產工藝、規模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導致國內傳感器市場高度依賴進口。一是傳感器企業產值偏低。國內傳感器企業中產值過億的廠商占比13%,全國不足200家;二是產品種類相對單一。目前全國傳感器產品種類齊全的企業占比不足3%,產品線單一,綜合競爭能力偏弱;三是研發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相較國際領先企業,新品研制落后5-10年,產業化規模生產技術工藝落后10年以上。
3、無線模組廠商
無線模組是物聯網接入網絡和定位的關鍵設備。無線模組可以分為通信模組和定位模組兩大類。常見的局域網技術有WiFi、藍牙、ZigBee等,常見的廣域網技術主要有工作于授權頻段的2/3/4G、NB-IoT和非授權頻段的LoRa、SigFox、等技術,不同的通信對應、不同的通信模組。NB-IoT、LoRa、SigFox屬于低功耗廣域網(LPWA)技術,具有覆蓋廣、成本低功耗小等特點,是專門針對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開發的。中國、韓國、歐洲、中東、北美的多家運營商加速布局NB-IoT,已經開展了基于pre-standard的NB-IoT技術的試點,并開啟了端到端的技術和業務驗證。
4、網絡運營商
網絡是物聯的通道,也是目前物聯網產業鏈中最成熟的環節。廣義上來講,物聯網的網絡是指各種通信網與互聯網形成的融合網絡,包括蜂窩網、局域自組網、專網等,因此涉及到通信設備、通信網絡(接入網、核心網業務)、SIM制造等。
考慮到物聯網很大程度上可以復用現有的電信運營商絡(有線寬帶網、2/3/4G移動網絡等),同時國內基礎電信運營商具有壟斷特征,是目前國內物聯網發展的最重要推動者,因此我們在這個環節將聚焦三大電信運營商和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蜂窩物聯網終端增長的SIM卡制造商身上。
5、平臺服務商
平臺是實現物聯網有效管理的基礎。物聯網平臺作為設備匯聚、應用服務、數據分析的重要環節,既要向下實現對終端的“管、控、營”,還要向上為應用開思、服務提供及系統集成提供paas服務。物聯網平臺從底層到上層分別提供設備管理、連接管理、應用使能和業務分析等主要功能。平臺服務商大多面向單層功能構建平臺,例如,智能硬件廠商專注設備管理平臺,網絡運營商專注連接管理平臺,IT服務商和各行業領域服務商等專注應用使能平臺和業務分析平臺。
6、系統及軟件開發商
系統及軟件可以讓物聯網設備有效運行,物聯網的系統及軟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其中,操作系統(OperatingSystem,OS)是管理和控制物聯網硬件和軟件資源的程序,類似智能手機的IOS、Android,是直接運行在“裸機”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件,其它應用軟件都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才能正常運行。
目前,發布物聯網操作系統的主要是一些IT巨頭,如谷歌、微軟、蘋果、阿里等。由于物聯網目前仍處起步階段,應用軟件開發主要集中在車聯網、智能家居、終端安全等通用性較強的領域。
7、智能硬件廠商
智能硬件是物聯網的承載終端,是指集成了傳感器件和通信功能,可接入物聯網并實實現特定功能或服務的設備。從產品形態和功能的發展來看,智能硬件不斷創新。當前智能硬件已經出現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能無人機等規模產品體系,涉及家庭、教育、安保、物流、政府辦公等十余個行業領域。如果按照面向的購買客戶來劃分,可分為To B和 To C類:To B類:包括表計類(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智能電表、工業監控檢測儀表等)、車載前裝類(車機)、工業設備及公共服務監測設備等;To C類:主要指消費電子,如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
8、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提供商
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是物聯網部署實施與實現應用的重要環節。所謂系統集成,就是根據一個復雜的信息系統或子系統的要求,把多種產品和技術驗明并接入一個整的解決方案的過程。目前主流的系統集成做法有設備系統集成和應用系統集成兩大類。面對物聯網復雜應用環境和眾多不同領域的設備,傳統的項目建設模式——由投資方獨自去對接設計院、設備廠家、電力公司等,無論在效率和質量都無法跟上現時的需求。相對于傳統模式,總體來說,系統集成商能較好的解決了工程設備工藝規范不統一問題、兼容性問題、對項目管理、設計、監管等有整體的把控。
物聯網的系統集成一般面向大型客戶或垂直行業,例如政府部門、水務公司、燃氣公司、熱力公司,石油鋼鐵企業等,往往以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形式為主。面對物聯網的復雜應用環境和眾多不同領域的設備,系統集成商可以幫助客戶解決各類設備、子系統間的接口、協議、系統平臺、應用軟件等與子系統、建筑環境、施工配合、組織管理和人員配備相關的問題,確保客戶得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