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余惠勇:厘清商業本質,“兩架馬車+三大支柱”謀局果業未來
商業的“變”與“不變”
“我是做實業的,我所有的觀點都是來自自己切身的實踐與感悟!”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余惠勇說。目前,百果園在余惠勇的帶領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果連鎖企業,擁有門店數量近2600家。

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余惠勇
無論商業模式或科技如何發展變化,商業的本質或者說商業的根本追求都不會改變,即追求好且便宜的商品,為什么不變?“因為人性是不變的!” 余惠勇說。
那么真正發生變化的是什么?變化的是對“好”的理解與解讀、以及追求與滿足“好”的手段,用更低的成本提供“好”的體驗,這種低成本的手段在變化,這即是商業的根本,“所有科技的發展或者商業模式的變化都是圍繞著這個根本而生的,脫離這個根本,商業模式與科技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余惠勇強調!
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思考,一旦有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產生時,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套新的價值解讀,比如近來大熱的無人售貨。無人售貨到底有沒有前途?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無人售貨本身它并不是顧客的需求,它的根本點應該在低成本,低成本才是顧客的需求,因為它符合人性。
但是,當一個需求的滿足是以犧牲另外一個需求為代價的時候,企業就需要去權衡,它也有可能是一個陷阱,無人零售是不是真的能降低成本?如果它對人工成本的降低是以其他成本為代價,那么它整體的成本是否真的降低了呢?假設它真能降低成本,但它犧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這期間的利弊置換又是否值得?所以說從商業的本質去衡量、去評判新技術與新模式時,就不會顯得茫然無措。
產業的創新如何實現?
在談及品牌的進化時,余惠勇表示,品牌的背后必有系統支撐,系統的核心則在產業鏈,也就是說,品牌進化的根本是產業的進化,體現為產業的創新!
產業的創新如何達成?在余惠勇看來,產業的創新可從三個方面來構建,即大數據的應用、機械化+智能化以及產業互聯網。
首先是大數據的應用,大數據的本質是什么?“大數據的本質就是深度地發現、挖掘及滿足顧客的需求!”余惠勇說,看清其本質,自然也就明白如何去應用大數據,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商業的核心問題就是滿足顧客的需求。
其次就是機械化+智能化,何為機械化?就是簡單重復的勞動用機械化替代,對于相對較為復雜的勞動則用智能化去完成,在創造出更好體驗的同時降低成本,這還是離不開前面所言的好且便宜的商業本質!
對水果行業而言,把肥料從地頭運到果樹下,然后把肥料埋下去,這就是簡單勞動,它一定會被機械取代;對于究竟該施什么肥?對哪些品類的果樹施肥以及施多少量的肥料等問題,這就是復雜的問題,一定會智能化;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水果的采集上,把水果從樹上采集下來并裝框,是簡單勞動,會被機械化取代;而什么時候采集?水果合不合適以及現在是否就是最佳時期?這些問題是復雜的,它亦會被智能化替代掉!
“機械化+智能化會帶來產業的根本性變化!”余惠勇強調。
最后就是產業互聯網。
“一做手機的朋友對我說,若要生產一千萬臺手機,在整個產業鏈上會有很多的工廠進行配合,但整體所耗費的原料實際可做二千萬臺手機,也就是說有一半的資源被浪費掉了,這個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實際上,所有的產業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余惠勇感同身受!
對百果園而言,最簡單的協同是采銷協同,水果變化太快,采銷的協同就直接決定了你當下時期的商品競爭力,而終極的協同一定是全產業鏈的高效協同,這直接決定產業的競爭水平,那么如何實現更加高效的協同?唯有依靠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全產業鏈的高效協同以達到最高效率地運作,最終還是降低成本!
“兩架馬車+三大支柱”謀局果業未來
認識論決定方法論,正是在前述思想與方法論的指導下,余惠勇表示,百果園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0到100家門店,百果園花了七年時間來完成;
第二階段,由100到1000家門店,百果園同樣花了七年時間;
至今,百果園創立已15年,擁有門店數量近2600家,自此往后,百果園進入發展的第三階段,余惠勇同時對百果園的未來戰略布局作了詳細講解,即其所言的“兩架馬車+三根支柱”戰略。
兩架馬車
兩架馬車是指渠道品牌與品類品牌,兩者相互補充,并駕齊驅。
渠道品牌是指以百果園品牌為核心的渠道品牌的建設,百果園由此提出“線上線下一體化,門店數量達萬家”戰略,其同樣是基于對商業本質的思考。余惠勇指出,目前,百果園采用的是貼近消費者的社區便利店模式,再加上線上線下的一體化模式,二者彼此補充,相互完善,這是百果園從實踐中摸索出的水果零售的最佳模式,它能最大程度地保障顧客體驗與成本最優化。
另外就是品類品牌,對消費品而言,顧客體驗的核心最終肯定是基于產品的,產品亦是百果園的核心,百果園正大力發展品類品牌。一般而言,多數零售企業都擁有自有品牌,它是零售企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力,百果園自2003年始就建有自有品牌,現在則要上升到品類品牌。
余惠勇表示,品類品牌的發展核心有兩點,其一是百果園要滿足自身的需求與發展是非常不容易的,它不是一個工業化的產品,它是基于農業生產而來的,有自己復雜的一套體系,因此要生產這樣的產品,就需要聚合行業,把大家聯合起來,百果園發展品類品牌,不僅僅是要滿足自身,同時亦會向全社會開放,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聚合行業的力量。
其二是品類品牌的未來擁有巨大的市場,擁有巨大機會,百果園非常缺優質的有保障的果品,百果園缺,整個行業、同行亦缺,大家都缺,這就蘊藏著巨大機會。
在談及品類品牌的未來目標時,余惠勇透露,對于品類品牌的發展,百果園的目標是要用20年時間去打造100個品類品牌,近5年的目標是要打造出20個品類。那么如何去達成呢?其表示主要通過標準與技術的輸出、關鍵性生產資料的提供,再結合品牌策劃、渠道拓展以及聯合資本的力量去達成,即通過多方的賦能,去創造,去發展品類品牌!
三根支柱
信息科技、金融資本以及研發共同構成百果園未來戰略布局的三根支柱。
對于信息科技,余惠勇指出,在水果行業的產業互聯網領域內,要筑立起百果園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從零售終端,從顧客端開始,一路貫穿到種植,把整個產業鏈用產業互聯網的思維融會貫通,形成產業的高效性,余惠勇透露,百果園每年在信息科技這塊的投入已不低于5000萬;
其次是金融資本,也就是用金融的手段,去滿足整個產業鏈的資金應用需求,用供應鏈金融去解決產業鏈的資金問題,用資本的力量去彌補產業鏈在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加速產業的發展與擴張!
最后就是研發,如果百果園讓顧客品嘗到的水果是一種非常好的口味與口感,那么,這個口味與口感的獲得就是全產業鏈在核心環節上突破的結果,這個突破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它涉及到其中的核心環節,不同的水果,其核心環節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依賴研發。
過去,百果園在研發上做了不少的投入,但是,將研發上升到集團的戰略層面則屬首次,這也是百果園發展進入第三階段所需要做出的戰略調整。
同時,余惠勇透露了一個重磅的內幕消息:百果園已于10月25日與美國一家做采后研究的全球知名企業簽訂合約,二者將在中國聯合組建實驗室,聯合實驗室亦是該知名企業在全球成立的第8家實驗室。
最后,余惠勇強調,兩架馬車、三根支柱的核心仍然不離商業的本質,即如何提供更好的產品,如何去降低成本,這就是商業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衷心希望水果產業的發展能夠讓這個社會朝著更好的方向進步!”余惠勇說。
注:該文由物聯傳媒編輯徐永紅根據第六屆中國品牌連鎖發展大會主論壇上百果園集團董事長余惠勇的發言整理撰寫,更多新零售的探討與報道歡迎添加作者微信13266695570或直接掃描以下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