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銀行卡加載eid技術 可遠程識別身份
最近有市民發現,自己在工商銀行新辦的芯片卡背后多了一個“eID.cn”標識,這是芯片卡,還是什么標識。
成都市區部分銀行網點了解到,除工行外,其他銀行下發的銀行卡均未發現“eID”。新辦銀行卡都有這個標識,其實就是一項安全標識。“eID”也叫網絡電子身份標識,是一種搭載在銀行卡芯片上的個人信息安全加密系統,不會對客戶日常用卡造成影響,并建議如需了解該技術,可登陸eID官方網站查詢。
隨后登錄eID官方網站網站了解到,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芯片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絡電子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客戶申領eID卡之后,還需開通eID,方能使用其全部功能。
在工行自助終端便民服務選項中找到“eID服務”,根據語音提示插入銀行卡,依次輸入密碼、點擊開通eID功能、閱讀并接受用戶須知、設置eID簽名密碼,最后綁定手機號碼便能順利開通此項功能,整個過程耗時僅幾分鐘。
保護個人信息:今后將應用到手機卡
目前,中國工商銀行已在全國試點,發行八千多萬張加載eID的金融IC卡,其他銀行或機構的eID試點發行工作也將陸續展開。
在剛剛結束的2017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eID將載入手機卡的消息再次引發業界關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人員在宣傳周上表示,eID載動手機卡只是一個起頭,未來,包括不動產權自助查詢、食藥檢查等方面,eID都將大顯身手。
根據eID官方網站介紹,“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向用戶簽發eID時,會以用戶個人身份信息和隨機數計算出一個唯一代表用戶身份的編碼,該編碼不含任何個人身份信息。當用戶使用eID通過網絡向應用方自證身份時,應用方會通過連接“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運營和服務機構,請求驗證核實用戶網絡身份真實性和有效性,通過驗證后應用方會得到一個與該應用相對應的用戶網絡身份應用標識編碼,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護個人身份和隱私信息。這意味著使用搭載了eID的銀行卡或智能手機時,不需要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就能方便地進行網上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