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海爾沿“一帶一路”軌跡重新定義世界家電標準

作者:王均
來源:中國品牌總網
日期:2018-04-27 15:56:24
摘要:“一帶一路”是在21世紀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調整、中國影響力為全球發展帶來新契機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逐漸由中國產品輸出全球向中國品牌影響全球轉變。4月17日-23日,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關鍵詞:智能家電

  “一帶一路”是在21世紀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調整、中國影響力為全球發展帶來新契機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逐漸由中國產品輸出全球向中國品牌影響全球轉變。4月17日-23日,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標準合作推動中國優勢產業走向海外,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簡稱“國標委”)、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簡稱“家電院”)一行專家團專程到訪巴基斯坦和泰國,考察海爾位于當地的工廠,加快中國標準在“一帶一路”國家落地,展現中國品牌定義全球行業標準的軟實力。

  

  區別于傳統的“made in china”,海爾在海外彰顯的是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實力,改變著國際社會對中國制造的認知,過硬的技術與高質量產品使得海爾在“一帶一路”沿線上成為中國品牌輸出的最好例證,在輸出國家軟實力的同時,逐漸在全球范圍內定義世界制造標準。

  沿著“一帶一路” 海爾品牌展現國家軟實力

  “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在于,通過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在全方位輸出中國產品硬實力的同時,最終實現中國品牌軟實力的輸出。而隨著“一帶一路”不斷深入合作,中國家電出口也亟待改變以OEM為主的狀況,通過自主品牌深入當地市場,推動中國家電企業參與標準制定,這也無疑成為打開當地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

  此次國標委首站到訪巴基斯坦標準質量局(PQSCA),旨在落實家電等標準領域的一系列具體合作項目,參與并主導巴基斯坦家電標準的制定。同時,在中泰兩國展開的家電標準合作對話中,海爾泰國工廠發揮重要的“窗口”作用,海爾也將逐步參與到泰國當地標準制定工作中。隨著兩國合作意向的達成,未來海爾也將逐步參與到泰國當地標準制定工作中,尤其是在家電標準領域擔負起主導方的使命。

  作為中國智造的代言企業, 海爾深知拓展海外市場不是單向的“走出去”,而是以品牌的影響力顛覆、塑造、引領全球家電行業。早在2001年,海爾就進入巴基斯坦市場。目前,海爾在巴基斯坦品牌知名度達到99%,整體市場份額第一。在泰國,海爾更是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泰國當地制造的海爾家電中,40%在本土完成自產自銷,60%則出口至海外。在這樣的背景下,定義兩國的標準工作,不僅僅實現的是行業標準落地的模式,更在于實現基于海爾的研發平臺實現中、巴、泰的三方共贏。可以說,海爾不是在制造家電,而是在定義家電。“一帶一路”輸出的不僅是世界品牌,更是國家軟實力。

  

  輸出海爾模式 以共贏的名義定義行業標準

  作為“一帶一路”上重要的全球輸出品牌,海爾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標準”的樣本,是因為長期以來,海爾的技術創新,實踐經驗反映了這家企業的綜合科技實力。在2018年3月公布的2017年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結果中,海爾在1331家企業中位居第一名,連續11次在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奪得榜首。與之相對應的是,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委員會下屬的各分技術委員會中,海爾是唯一在大家電領域承擔多個分委會秘書處工作的家電企業。

  在國內標準領域,海爾主導國家標準96項、行業標準36項、團體標準20項,累計總數位居家電企業第一。在國際標準領域,海爾參與制定56項,參與過程中提出國際標準制修訂提案90項。標準的背后,形成了海爾獨特的研發體系,構建起一個容納用戶、企業、產業資源的全球最大開放式交互創新生態圈。

  不難看出,本次由國標委與家電院共同出訪,加快中國標準在“一帶一路”國家落地的舉措中,海爾無疑是最合適的品牌輸出對象。利用海外工廠參與當地國家標準的制定,可以極大推動中國標準的國際化進程。在巴基斯坦,海爾為巴基斯坦方面培養了一大批家電類專業技術人員,升級了當地的家電技術標準,并大幅提升了當地產業鏈企業的制造水平。在泰國,海爾不僅完全實現了本土化的研發、制造、銷售,還能同步提供技術培訓、售后服務等完整配套項目,進一步輻射到整個東南亞市場。可見,以“世界海爾”的經驗為全球行業制定標準,更是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構建行業共享共贏的生態圈。

  隨著“人單合一”模式逐漸的深入人心,海爾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將以更為深遠的品牌影響力輸出行業標準。同樣值得肯定的是,海爾以品牌的影響力定義世界制造標準,也無疑為中國軟實力的輸出帶來新的借鑒意義,以及為中國智造走向全球帶來新的可以預判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