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民卡將實現虛擬發卡 刷刷手機就能享城市多項服務

資料圖片
市民卡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用來乘坐公交,去超市購物時還可以用來刷卡結賬。記者日前從“云上辦”了解到,揚州市民卡將在手機端新增“虛擬市民卡”,日后市民在乘坐公交時,可以打開手機APP中的“虛擬市民卡”進行支付。
此外,升級改造后的市民卡(包括“虛擬市民卡”),將集成醫保、園林、公交、騎行等功能。
新增“虛擬市民卡”
乘坐公交可打開手機支付
記者昨從“云上辦”獲悉,今后將在手機端新增“虛擬市民卡”。據參與“虛擬市民卡”頂層方案設計的中電28所工程師丁杰介紹,“虛擬市民卡”和實體市民卡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兩者為同一賬戶。市民新辦一張實體市民卡,完成充值后,“虛擬市民卡”賬戶內會出現相同金額。“同樣的道理,用‘虛擬市民卡’消費,實體市民卡內的金額也會相應減少。”
丁杰表示,“虛擬市民卡”作為實體市民卡的補充,將與實體市民卡并存。“它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手機支付的普及,但并不是要取代實體市民卡。”他解釋,“虛擬市民卡”一個最常見的應用是,今后市民在乘坐公交時,掏出手機打開APP,會出現一支付碼,掃碼便可完成支付。
市民卡將升級
集醫保、園林、騎行等功能
丁杰透露,除新增“虛擬市民卡”外,現有的市民卡還將進行功能方面的升級。升級后的市民卡,將集成醫保、園林、公交、騎行的功能。
“現有的實體醫保卡,雖然也可以就醫,但數據壁壘沒有打通,還是有不便之處。”丁杰舉例說,患者在蘇北醫院就醫,如果換一家醫院,就得重新掛號,同樣的檢查再做一遍,浪費了醫療資源也增加了患者的支出。
據了解,升級后的市民卡,不僅可當醫保卡掛號,還集成了患者的電子病歷。患者若轉院,電子病歷內記錄的內容是共享的,接診醫院的醫生也會調取到。“這么做避免了重復檢查,降低患者不必要的支出。”
丁杰表示,升級改造后的實體市民卡,和“虛擬市民卡”功能相統一,都可以用于就醫、游覽景點、乘坐公交、騎行公共自行車。
虛擬市民卡有什么優勢?
優勢一:由第三方實名認證
“虛擬市民卡”的優勢體現在什么方面呢?“現行的實體市民卡有一弊端,并不是實名制。”丁杰說,如果實體的市民卡不慎丟失,撿到的人無需密碼,就可刷卡支付。對于遺失者來說,損失無法挽回。而“虛擬市民卡”,則由第三方進行實名認證。“醫保卡本身就是實名的,市民卡與醫保卡綁定后,即便丟了,也可知道其主人是誰。”他說,完成實名認證后,即使手機丟失被人撿到,也無法用“虛擬市民卡”完成支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虛擬市民卡”與實體市民卡是一一對應關系,“虛擬市民卡”完成第三方實名認證,等同于實體市民卡完成實名認證。
優勢二:可實現網上充值
現行的市民卡不能網上充值,需到市民卡中心充值,這給不少人帶來不便。此外,即使是與手機NFC功能綁定的市民卡,同樣也不能線上充值。
丁杰介紹,“虛擬市民卡”完成開發后,可在網上進行充值,由于與實體市民卡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充值后的金額,也同樣在實體市民卡上顯示。“今后充值的方式可由市民選擇,可在線下的市民卡中心充值,也可以選擇在網上給‘虛擬市民卡’充值。”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