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和普及,移動支付已成為人們日常購物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第三方移動支付在快速發展中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加速行業創新,開創紅包的企業營銷,加強了移動支付的社交性。伴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逐漸成熟,中國手機品牌紛紛推出具有NFC功能的手機。NFC支付安全、便捷、移動設備無需聯網,NFC的推行將使得移動支付更加便捷化和安全化。
銀行金融機構不僅是第三方在線支付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更是該市場的政策制定方,在產業鏈中具有明確的話語權。第三方在線支付業務能夠有效幫助銀行提升其銀行卡用戶、網銀用戶的活躍度和粘性,但第三方在線支付業務也在一定程度和銀行業務競爭,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第三方在線支付市場既有積極合作的方面,也有嚴厲封閉的部分。
第三方在線支付機構是支付市場的中流砥柱,由于該市場的進入有較高的門檻,由此該市場目前存在廠商數量有限,真正有效運營的僅數十家。由于中國第三方在線支付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市場遠未飽和,各家廠商一方面在圈地爭搶份額,另一方面也希望在牌照發放之時能夠以一定的交易規模來保證“生存權利”,大部分第三方在線支付廠商均處于不盈利的狀態,靠風險資本支持發展。

圖片來源:比達咨詢
二、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發展現狀
1、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遞增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止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人,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074萬人,為移動支付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手機網民規模情況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53億人,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5374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與2016年相比提升了2.4%,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和普及,未來手機網民的比例將繼續攀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58.8萬億元,同比增長率超300%,達381.9%。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二維碼支付市場的爆發,消費者從PC端向移動端的遷移速度加快,預計2018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超150萬億元,達到171.5萬億元,增長率為68.0%。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第三方支付行業格局
1、行業牌照情況
2011年,央行發放首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自此獲得合法地位。2013年以來,通過余額寶投資、春節搶紅包、打車等眾多消費場景深刻影響了人們的互聯網支付行為,第三方支付行業嵌入更多生活場景,人們越來越習慣于這種支付方式。
從2016年8月起,在四次續牌中,有24張支付牌照被注銷,271張支付牌照僅剩下247張。
以下為24張支付牌照被注銷的機構及注銷原因: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支付寶、騰訊金融雙寡頭格局初定
在第三方移動支付廠商交易份額方面,支付寶以53.73%繼續遙遙領先,而且2017年以來保持平穩,同比則提高了3.31個百分點。
第三季度,支付寶繼續對線下掃碼業務保持大規模投入,特別是持續開發商戶需求,消費類和個人轉賬類業務的交易規模都呈現爆發式增長。以微信支付為主體的騰訊金融份額為39.35%,穩中有升,同比提高1.23個百分點。
騰訊持續投入線下移動支付場景,個人服務類交易規模仍然呈現爆發性增長,特別是個人類轉賬業務增幅十分明顯,而且得益于微信的入口優勢和對產品的持續優化,騰訊金融信用卡還款業務交易規模也保持高速增長。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總體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交易規模繼續保持萬億級規模增長,合計份額高達93.08%,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增速也高于其他廠商
四、行業發展前景
1、監管趨嚴,市場發展逐步規范化
近年來,國家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不斷加緊,第三方支付市場朝規范化方向發展。監管趨嚴加大第三方支付機構盈利難度,規模經濟效應突顯,市場將淘汰同質化問題嚴重的小企業,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移動支付處于發展初期,缺乏相關法律法規保障金融資金安全,未來專門針對電子支付法律法規的出臺會約束行業發展。
2、傳統金融機構切入移動支付市場,挑戰市場格局
強勢制度背景支撐的銀聯及傳統商業銀行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通過與實體商業結合切入移動支付市場。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優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安全性保障為傳統金融機構切入移動支付市場創造良好條件,傳統制度背景支撐為國家控制金融行業中的第三方支付支付提供了契機,銀聯或類似有優質制度資源的支付機構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有機會打破現有支付寶、財付通雙寡頭市場格局。
3、全球化進程加速,境外金融安全或制約發展
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巨頭布局國內游客出境游熱門目的地,如日本、東南亞。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境外旅游市場切入當地市場其他領域的全球化策略在吃透中國出境游客紅利后,難以實現業務增長。外國產品占壟斷或支配地位威脅國家金融安全,不利于國家穩健發展,支付機構“出海”戰略不會推動業務質的改善。
4、中小額消費場景待深挖,支付安全成重要競爭要素
隨著第三方移動支付在稅務、醫療、公共出行等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更加普遍,消費者無現金消費習慣逐步養成。中小額消費場景待挖掘,第三方移動支付機構可通過深挖應用場景實現差異化發展。隨著消費者安全意識提高,支付安全性也成為競爭關鍵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