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板材”背后:海爾洗衣機開啟社會化制造
“38分鐘,通常是洗衣機漂洗、脫水一件衣服的時間。但是在海爾互聯工廠的流水線上,每38分鐘就有一塊板材被制作成一臺洗衣機。
最近,社交平臺上一則名為《行走的板材 安靜的海爾洗衣機》的視頻引起熱議。視頻中,厚厚的板材通過智能化的流水線,成為了搭載直驅電機的“安靜洗衣機”。而這個智造流水線正是來自青島西海岸新區落地不久的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滾筒洗衣機模塊化制造基地。
區隔傳統的“閉門造車”模式,到如今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工廠落地,海爾洗衣機構建起了用戶與資源方共創共贏、“板材”與“人才”不斷迭代升級的“洗護智造生態圈”。隨著第1000萬臺直驅洗衣機下線,海爾向世界發出了中國洗衣機制造業社會化變革的又一個信號。
工業開放給社會:38分鐘下線一臺“共創洗衣機”
當前,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都在加速發展智能制造,我國也不例外。《2017—2018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年度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智能制造年產值有望超過3萬億元。對于企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
過去,傳統制造業的生產體系是封閉的,供求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大規模生產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復雜、細分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如何脫離傳統制造業的泥潭,成為千萬個制造企業共同思考的難題。海爾認為,真正的智能制造,是與用戶共創與創新的資源方共贏。
視頻中,我們能看到的是,一臺臺智能化機械有條不紊的工作。智能化的生產線、質量可靠的板材,讓海爾洗衣機基本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生產,每一道工序完成僅需18秒,完整的產品下線最快只需38分鐘。
而我們看不到的是,是海爾洗衣機全流程、開放化的需求對接、變現流程。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表示,物聯網不是帶來了普遍的通訊方式,而是帶來了一群人,工業的下一個方向的進化不是生產工具的強大,不是工廠的強大,而是社會人的強大。
在洗衣機的“智造生態圈”中,海爾依托工廠搭建起全流程的開放平臺,直接與用戶對話,為用戶定制個性化、多樣化的高質量洗衣機產品與解決方案。
而在海爾的創新洗護生態圈中,圍繞用戶需求創新出的產品和技術源源不斷的誕生,獲得了各大科技獎項的認可。以專利領域最具權威的獎項“中國專利獎”為例,海爾洗衣機是行業既獲中國專利獎、又獲外觀設計專利金獎的唯一品牌:2006年,海爾“雙動力洗衣機”奪得家電企業首個專利金獎;2017年,海爾復式雙滾筒洗衣機獲得外觀設計專利金獎。同時,剛剛過去的11月9日,海爾洗衣機入選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受到了國家工信部的肯定。
創新對接上需求:1000萬直驅家庭需求變現
與傳統營銷企業價格比拼的視角不同,海爾洗衣機圍繞用戶需求去整合資源建立連接,是對工業時代營銷方式的徹底顛覆。這不僅將家電行業的跨界合作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也再次證明海爾洗衣機開放生態圈的資源聚合能力和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理念。
洗衣機在出廠之前就已經擁有了“主人”。雙11數據顯示,海爾洗衣機銷額位居全網第一,直驅洗衣機在中高端產品中位居首位;海爾感恩月期間,在TOP10暢銷機型中海爾占9席,8款為直驅洗衣機。而之所以能夠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升級戰中勝出,背后除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智造生態圈,也離不開強大的科技研發實力、開放的創新生態體系。
據了解,一部分家電企業還在靠貼牌最大限度地減少科研成本,海爾卻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海爾洗衣機在全球擁有5大研發中心,23個制造基地,吸引全球創新資源,迅速響應并滿足全球用戶的個性化洗護需求。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海爾洗衣機份額已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1。
在視頻中展示出來的直驅洗衣機,就是海爾圍繞用戶需求迭代更新出的一個明星產品。交互數據顯示,55%的用戶抱怨洗衣機運行噪音大,針對這一用戶痛點,海爾洗衣機快速創新研發,通過原創直驅變頻科技,取代傳統皮帶電機,降低運行噪音,實現洗衣機安靜平穩運行,引領行業“安靜洗”趨勢。目前,海爾直驅洗衣機已經走進全球1000萬用戶家庭。
此前,業內人士就表示,任何一家工廠都可以買到智能化設備,但是只有海爾生產出了滿足用戶“安靜洗”需求的直驅洗衣機。在“人單合一”模式指導下,海爾洗衣機率先開啟以用戶為中心的智能制造模式探索,吸引全球資源圍繞用戶創新出直驅洗衣機、免清洗洗衣機等一系列中高端產品,引領整個洗護行業的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