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標準3月1日起實施,裝配式施工如何應用?
射頻識別
RFID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俗稱電子標簽。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該技術應用廣泛,特別是建筑行業。
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國家標準《射頻識別應用工程技術標準》公告,編號為GB/T51315-2018,自2019年3月1日起實施。 RFID實際上用于裝配式建筑施工的整個環節中,包括: 制作、運輸、入場、存儲、吊裝等。 構件制作 在裝配式建筑的構件制作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通過利用相關的讀寫設備將構件的相關信息記錄下來,在編碼后輸入到RFID的芯片 中,然后給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參考和使用,該技術的運用,能夠保證建筑環節的有序性。 構件運輸 在裝配式建筑的構件運環節中,將RFID的芯片植入到相關的運輸 車輛之上,該技術的這樣使用,能夠幫助運輸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根據 實際的路況制定出最優化的運輸路線,進而加快了運輸的速度,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運輸的時間和費用,從而推動了工程的建設并縮減了 工程建設的成本。 構件入場及存儲管理 在裝配式建筑的構件入場及存儲管理階段,由于事先在門禁系統 中安裝了RFID技術的讀卡器設備,所以當運輸車到達施工現場之后, 門禁系統就會自動通志質檢員進行相關的檢測,該技術的使用能夠縮減工程建設的時間,此外,質檢員將配件檢查之后的信息又錄入RFID的芯片中備案,繼而方便了日后的查詢和使用。 構件吊裝 在裝配式建筑的構件進行吊裝的環節中,地面的相關技術人員和 在施工機械上進行操作的人員各持RFID技術的閱讀器和顯示器,通過RFID技術的無線電波獲取到相關的數據,之后相關的機械操作人員通 過相關的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繼而有序的實行相關構件的吊裝。 在此環節中,RFID技術的運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優化了吊裝的過程,在實際的吊裝過程中,由于RFID技術的運用,使得構件的吊裝往往一步到位,從而推動整個建筑環節的發展,此外,由于RFID技術在實際的運用中,具有在小范圍內實現高度精確定位的特點,基于這種特點,提高了吊裝工作的效率,繼而在最大程度上優化了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 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