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前哈市平房區10個小區能刷臉進門

人臉識別攝像頭
如今生活在哈市平房區東安名苑小區的居民再也不用擔心忘記拿卡而進不去大門了,回家只要刷臉就能進門。如果長期有可疑人員在小區內外徘徊或者老人多日沒有出行記錄等情況,人臉識別系統會自動將情況反映到后臺大數據上,民警、社區、物業會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記者了解到,目前平房區已經建成6個這樣的小區,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10個。
人臉識別讓出入安全又方便
記者16日上午來到東安名苑小區大門口,看到行人進出口的位置安置了兩個明顯的攝像頭,一名居民進門時抬頭看了一眼人臉識別攝像頭,大門就自動打開了。“之前小區不是封閉化管理,大門對外敞開,什么人都能進入,環境相對較亂。而現在,居民進門需要人臉識別,車輛進門也有車牌識別,外人根本進不來。”這名居民對記者說,有時晚上下班拎著菜回家,進門時還要騰出手開門,現在不用刷卡也不用鑰匙,只需抬頭對著攝像頭,門就開了,安全又方便。
RFID射頻自動識別監控電動車
在車輛進出口大門上方,有兩個方形白色鐵板。平房公安分局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副主任孔德明說,這個鐵板是RFI D射頻,功能主要就是識別電動車和三輪車等無牌車輛。因為小區封閉化管理,外來車輛無法進入,一些送快遞、送餐的電瓶車也不例外,只要這些車輛駕駛者進行過登記備案后,RFI D就會記錄在內,下次這輛車進入小區的時候會直接放行。
同時RFI D也具備監管作用,例如電動車進入小區多久了,在什么位置活動,都會記錄在案。記者隨后來到小區物業監控室,看到整個小區內包括地下車庫、電梯、走廊等各個點位都裝有高清探頭,真正做到了監控無死角。
刷臉進小區已覆蓋平房1/5人口
孔德明告訴記者,這類小區的建設是政府和物業公司共建模式,由物業公司出資負責小區內高清探頭建設,累計安裝650個;由區財政出資,共安裝小區出入口卡口人臉識別高清探頭70個、車牌識別高清探頭24個、RFI D射頻(識別電動車)24個,并負責后臺建設。小區引入人臉、車牌識別系統,居民只有通過人臉、車牌識別,小區進出閘口才能開放。已建成的六個“智慧小區”累計采集居民個人信息4.5萬人(占平房區總人口數量將近1/5),車輛信息1.8萬輛。通過建設,杜絕了閑雜人員跟進跟出問題,可防性案件實現零發案。目前還有2個這樣的小區在建,預計年底前數量達到1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