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稱RFID技術含量低,企業“怒了”!
“不具有太多技術含量的所謂智能硬件其實不值錢。”近日,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學者、硅谷的著名風險投資人吳軍在直播平臺進行演講時提到,制造RFID芯片和讀寫器的企業就屬于這種技術含量不是太高的部分。 吳軍認為,在未來,會出現大量的制造IoT設備的企業,成為5G的贏家。但是,他講道:“這里面可能有一個坑,那就是不具有太多技術含量的所謂智能硬件其實不值錢,比如說制造RFID芯片和讀寫器的企業等等。這些企業,就如同在PC時代制造機箱電源,智能手機時代,制造充電器的企業一樣。當這些低端硬件數量增加后,單個產品的價格還會下降。”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顯然,吳軍并不是否定RFID的技術含量,他是目的是在強調:“在IoT時代,不僅要有新的硬件,還要有新的軟件和服務,否則大家對硬件的需求就不強烈。”今天大量的手機App,就扮演了這個角色。在5G的時代,也需要新的應用出現。 但是,“RFID技術含量不高”“沒有技術含量的智能硬件不值錢”這個話題引起業界廣泛討論。
RFID的“價值”引發熱議
我們知道,RFID技術的實質是借助無線射頻技術來實現對物品的身份和信息識別。進而將智能與非智能的物品進行連接,這樣才能創造物聯網行業最大的價值。擔負如此重任的RFID,卻被很多人當作是技術門檻較低的技術。就此話題,筆者采訪了多位相關從業人員,看看他們都是怎么說的。

RFID芯片廠商
蘇州的一家RFID芯片廠商對于吳軍老師的看法,給予了不同意見。他認為:“物聯網的基礎,首先要是硬件基礎,更要是便宜的基礎。”也就是說,硬件才是物聯網根本保證,且產品的性價比要高。這就需要底層技術廠商不斷打磨技術,快速發展有著質的提高,才能把產品價格控制好,帶來更實惠的技術產物。 因為,這關系到我國目前RFID芯片現狀。受訪者也提到,國內RFID市場主要依賴國外芯片,大部分應用場景使用的是英頻杰等頭部廠商的芯片,而國內RFID芯片與國外同類產品差距還是比較大。他也表明:“進口芯片雖然性能確實好但價格過高。”但是,對于像他們這樣的國內RFID芯片企業來說,目前市場大部分被進口芯片占領,致使市場并不能夠迅速拓展。
RFID模組、讀寫器、標簽廠商
位于廣州的一家生產RFID模組及讀寫器的廠商,其代表聽了“RFID技術含量不高”這樣的說法,情緒略有激動,他反問道:“如果沒有技術含量,西門子的RFID為什么價格賣到1萬元至2萬元一臺?歐姆龍的產品也需要七八千元。”他認為,產品之所以價格高,與其技術含量成正比,RFID系統的價格說明了問題。 深圳一個專注RFID電子標簽企業,也表示并不認同RFID標簽屬于技術含量較低的硬件產品。同時,他十分看好RFID市場后期的發展,并認為RFID芯片價格后期將會下調。

NB-IoT、LoRa等通訊技術廠商
“做RFID的廠商如此多,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市場需求旺盛,第二是門檻不算高。”同樣是從事通信技術NB-IoT以及LoRa模組的廠商代表表達了他們的看法。他還說道,RFID技術已發展多年,從事相關生產的企業自然會越來越多。 說到與NB-IoT、LoRa這類技術相比較,這位廠商代表認為,不能簡單地類比來論斷技術高低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應用場景是否適用。RFID是無源的通信方式,應用場景主要是小數據量的傳輸,比如倉儲,物流跟蹤,物體識別等。而NB-IoT和LoRa是雙向有源的通信方式,與RFID的應用方向有很大不同。他補充道:“適用度畢竟還要考慮大規模部署和市場接受度,市場才是話語權的主導者。”

集成電路測試中心
一位有著多年集成電路設備檢測及測試認證經驗的工程師介紹,RFID是一種近場通信標準,而且做的是低數據量傳輸。他解釋道:“與NB-IoT協議、 LoRa協議、藍牙協議、5G協議等一樣,每個傳輸協議都是定位于對應的應用場景來做實現。另外,技術這個是相對概念,RFID技術含量這種說法是從純理論技術實現來說的。” 目前,國內自主研發的芯片產品在一些低階應用可以做替代,但是在中高端系列中仍然無法取代國外產品。談及RFID芯片國產替代問題,這位工程師有著自己的見解:“其實很多技術國內廠商已完全掌握,但國內廠商無法成為技術主導。原因包括標準的建立、信任的達成、規范的建立、生態的打造等等。”他認為,特別是核心技術,整個自然科學的范疇中,從實驗理論、測試方法到技術底層架構等,都是西方世界早在百年前就已定義與發展的。“而這些掌握技術主導的國家并不是靜止的,他們也在不斷發展。”工程師強調。
如今,RFID技術可以說已經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僅是服裝行業取代條形碼記錄信息,在物流行業、安防、門禁等都十分受歡迎,RFID技術都發揮良好。
眼看著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不少企業認為RFID行業遍地生金,紛紛投入到該產業鏈中。在他們看來,RFID技術也已經很成熟,而且是可以簡單掌握的技術,已經沒有技術門檻。
而實際上RFID技術仍然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在超高頻(868-920Mhz)RFID應用方面還在不斷深入拓展過程中。據了解,RFID中高頻(13.56Mhz)的技術出現將近60年,應用也最為廣泛。但是,同為RFID技術的超高頻(868-920Mhz),進入推廣應用的時間在10余年,還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開發的地方。

同時,如上述幾位從業者所述,技術門檻并不只是取決于技術本身,更多是看這一技術落地于具體應用中的表現。RFID技術系統中包括RFID電子標簽、讀寫器、天線及RFID中間件,要想成功落地,需要具備有獨立開發整體RFID解決方案的能力,必須要根據具體場景拿出一整套RFID方案。這就涉及更多復雜的設計和協調、整合等問題,而非技術本身成熟就能實現。 對于每一個行業來說,在尋找最合適的RFID系統之時都要考慮其場景需求。例如用于汽車的RFID方案,就需要在涂裝工藝中能耐受高溫的RFID標簽;用于監控和資產管理的RFID方案,則需要與測量溫度、濕度、壓力和振動的無源傳感器整合在一起為資產監控和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