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涂裝如何應用上RFID技術
1引言
隨著人們對汽車日益增加的個性化需求,汽車生產已經走向由消費者主導的模式。當前汽車生產呈現:產品多樣化、系列化,混流生產,批量集中生產,投放市場迅速的特點。汽車制造商除需要制定高效的生產計劃外,還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穩定的信息化平臺,實現車身信息有效監控和管理。
1.1RFID系統簡介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術,即無線射頻技術,能夠高效、實時、精準的實現車身信息讀寫,由詢問器(或讀碼器)和很多應答器(或載碼體)組成,其工作原理是載碼體進入磁場后,讀碼器(讀碼器上的天線)發射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給載碼體,用以驅動應答器電路將內部的數據送出,此時讀碼器便依序接收解讀數據,送給應用程序做相應的處理。
1.2涂裝數據庫引入RFID的現實意義
信息化生產管理一直是制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的重要環節,涂裝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便是讀碼器及配套的數據傳輸系統。但傳統的普通紅外線對射式讀碼器,精度調整難度大,不易構架訊網絡、難以建立完備涂裝數據庫。而隨著RFID技術的采用,數據可以涵蓋涂裝生產線的所有方面,例如用以檢測進入涂裝的白車身的車型、顏色信息、各工位使用配件信息、機器人換色信息以及下線至總裝時,總裝需準備的零部件等眾多信息,大大優于傳統的信息讀取設備。
2基于RFID系統構造數據庫的建立理念
2.1數據庫網絡劃分結構
通訊結構上,RFID屬于I/O層,涂裝數據庫屬于CCR層,IT科ALC屬于ERP層,如圖1所示。在CCR層面建立涂裝數據庫,隨時調用所需要數據,對零部件(SP)、示教車、再涂車、空臺車的管理能力大大提升,并對正常生產車身的數據找回、核對起關鍵性作用。CCR層數據庫通過相應的通訊協議連接涂裝生產PLC與IT科ALC系統,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其網絡劃分原則:
1)整體網絡分4個環形網絡進行組網。(cc-linkIEcontrol)
2)CCR作為3個網絡的主站,并設置網絡模塊與子網進行通訊。
3)CCR設置3個光纖網模塊與現場所有PLC進行通訊。
4)底層I/O設備可采用三菱或其他品牌PLC系統。


2.2基于RFID技術建立數據庫的依據
數據庫的建立所采用的通訊協議如圖1所示,數據庫主要負責VINDATA接收,車型信息發送,設備信息收集。每次通訊會自動書寫日志。與ALC通信時,將通過各個工位的信息告知ALC,ALC收到后會詢問是否需要發送VIN號等各類車身信息,在投入PA-ON工位時,數據庫會請求數據,ALC將所有車身信息發送至數據庫;而在其他工位,數據庫不會向ALC請求車身數據,到此步驟通訊即中斷,節省大量通訊流量及通訊時間。而數據庫與底端通訊時,首先會與CCR的PLC通訊,CCR的PLC負責將現場采集的數據發送給數據庫,數據庫會根據發來的信息,調取要求的信息進行反饋,CCR的PLC接收到反饋信息后,會比對與現場采集的信息是否吻合,做出放行與再次請求的判斷,而CCR的PLC所有數據均來自現場RFID系統所采集的數據。
3數據庫在涂裝生產線的實現形式
3.1RFID系統在涂裝的應用
基于RFID系統良好的讀寫性能及大容量存儲的特性,我們建立了基于此技術的通訊方式,以及讀碼器的安裝位置,如圖3所示,每經過一個重要工位前,都會對其信息進行確認。

各點位詳細說明:
1)PA-ON:WBS向PA轉載車身,此處通過掃描VIN碼,與ALC通訊,將VIN碼對應的ALC服務器中的車身信息存儲在RFID中,并將信息存儲在CCR數據庫中,此處可以進行人工重新讀寫。
2)ED-IN:讀寫器讀取PA-ON來的車身信息,將車型信息發送給電泳整流器,并與CCR中的信息進行校驗,有人工重讀寫功能。
3)ED-HANGER/ED-DOLLY:吊具轉載到臺車,RFID讀取ED_IN吊具來的車身信息,移載完成后,將車身信息寫入臺車,并將信息存儲在CCR中,有人工干預操作
4)SEALER:將經過此點位的信息發送給CCR。
5)UBC:過掃描點會發送車型信息給機器人,并將RFID中的信息與CCR數據庫中進行校驗,提供人工干預重讀寫功能。
6)WIPE:過掃掃描讀取RFID信息,與CCR數據庫的信息校驗,然后發送給WIPE、中涂機器人,同時與ALC進行通訊。
7)TOPCOAT:過掃描點讀取RFID信息,與CCR數據庫的信息校驗,然后發送給色漆機器人。
INSPECTION:過掃描點讀取RFID信息,與CCR數據庫的信息校驗。
9)GBS:過掃描點讀取RFID信息,與CCR內部的信息校驗,車身信息進入GBS存儲區,并將存儲在CCR數據庫中。
10)REPAIR-IN:過掃描點讀取RFID信息,與CCR內部的信息校驗,車身信息進入返修區,并將信息存儲載CCR數據庫中。
11)PBS-IN:過掃描點會發送車型信息給輸送設備,輸送設備進行車身的排序,同時信息存儲在CCR中,并將車身信息發送到ALC,其終端電腦顯示各序位的車身信息。
12)PA-OFF:過掃描點會發送車型信息給CCR,進行數據校驗,然后與發送信息給ALC。
涂裝車間可安裝13個讀碼器,在每一個承載車身的吊具和臺車上安裝載碼體,它為128byte數據存儲介質,其中分配了車身VIN號、車身生產年限、車種、車型、派生、外涂顏色、內涂顏色、生產編號、承載臺車號、內裝密封膠機器人JOB號、UBC機器人JOB號、鹽腐蝕代號、鴕鳥毛機器人JOB號、中涂JOB號、上涂車型號、上涂顏色號、清漆顏色號、清漆車型號、各工位時間郵戳、臺車循環使用次數、特殊車身使用號、SP部品使用號等各類信息,并對其地址進行了嚴格分配。
3.2PA-0N投入工位與數據庫的通訊建立
首先,吊具承載車身到位后,操作人員將掃描焊裝下線處的VIN號碼及吊具號輸入ALC系統終端電腦,ALC系統得到VIN號后,會與吊具號匹配,同時將顏色信息,MTOC號等眾多信息一同捆綁,發送至涂裝數據庫,數據庫得到信息后,將所有信息發送給輸送PLC,輸送PLC自我判斷后,將信息寫入載碼體(TAG),同時,告知CCR的PLC通訊完成,CCR的PLC也會將完成信號發送給數據庫,數據庫將從ALC得到的數據存于數據庫中,至此當前的車身在涂裝便是正式有信息車身,開始進入工藝處理階段。而其中,如果通訊流程一旦出錯,CCR的PLC便不會將數據發送信號給輸送設備,且會反饋給ALC系統,再次請求數據。數據得到后,再次發送至輸送設備,完成通訊流程。
3.3其他工位與數據庫的通訊建立
在涂裝車間一共13個點位的讀碼器中,除PA-ON(投入)和PA-OFF(下線)與IT科ALC系統發生大量數據交換外,其他點位均只與ALC系統說明工位通過信息,而其他工位的信息傳送,信息記錄完成靠涂裝數據庫完成。通過輸送讀取的臺車號發送給CCR的PLC程序,PLC程序將數據類型轉化后,發送給涂裝數據庫,數據庫根據請求的數據,做出相應的回復,輸送設備得到相關數據后,會再次反饋給CCR的PLC程序一個信號,CCR收到后,會發送給輸送放行信號將車身放行。而在于機器人設備的通訊上,機器人設備會在連鎖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直接與CCR發生通訊,請求數據,數據庫將數據調出,發送給機器人設備。
4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基于RFID技術建立乘用車涂裝數據庫的相關建立理念、建立方法等內容做出了說明。著重說明了RFID技術在涂裝中的應用、與涂裝數據庫的通訊流程制作、網絡結構構成以及關聯擴展業務三個方面的內容。整車生產期間,經歷許多的管理環節,包含眾多的管理信息,RFID數據庫的建立可以彌補涂裝生產線無自己的信息管理平臺這一劣勢,使得企業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生產線狀態。盡管在現有的涂裝生產數據庫管理中引入RFID成本后會帶來相關成本的增加,但是如果能夠將RFID應用帶來的優勢惠及到各個相關管理領域,其應用成本將被眾多環節稀釋,自然而然的分攤到車輛制造費用將會顯著降低,那么RFID的應用價值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將會大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