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日本服裝業中的應用(二)
導讀
日本很早就提出了物聯網國家戰略,2004年提出“U-Japan”計劃,其中包含IoT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縱觀全球,日本企業在運用物聯網技術推進信息化方面獨具特色,幾乎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日本服裝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來推動企業信息化發展。
日本服裝企業的IT系統架構
通過IT設備,顧客可以通過自助的方式完成付款,并實時獲得優惠券,積分也會自動累計至會員卡。除此之外,發票打印機還可以自動識別顧客的購物單據,自主完成打印發票服務。這大大縮減了顧客排隊等候的時間,也降低了店員的工作強度。這種收款方式對于顧客和商家來說,是一種雙贏的發展模式。
RFID在服裝供應鏈的一體化管理、產品庫存管理、位置跟蹤、POS機的快速計算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通過物聯網技術,整個服裝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企業都能快速及時地獲取服裝的有效信息,實現對供應鏈各環節的“可視管理”,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實施RFID技術后,供應鏈的各成員企業,例如供應商和零售商等,都能從中受益。
近年來,RFID給日本服裝業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其主要表現在:
(1)對于原材料廠家來說,意味著健康的庫存周轉率和優良的供貨能力。
(2)對于制造商來說,意味著更快的資金流動和運輸速度。
(3)對于分銷商來說,意味著更高的運輸效率,更精準的交貨能力和貨物追蹤水平。
(4)對于零售商來說,意味著更少的脫銷現象,更智能、簡潔化的運營過程,尤其是在應對貨物積壓引發的減價情況時,他們能與供應商協商采取退貨等措施。
(5)對于企業工作人員來說,無論商品是什么顏色、款式,利用RFID都能即刻獲取它的狀態信息,降低勞動強度的同時節約時間成本。
如今,RFID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在服裝運營管理系統中,它被用來處理和分配“內部配送管理系統”和“商店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
在配送中心的每件衣服上都貼有RFID標簽,運輸檢查人員根據配送管理系統發來的補貨訂單來掃描和檢查衣服,裝運檢查員使用觸摸屏電腦和專門的讀寫器掃描成批衣服,平均每次掃5件,其只要關注包裝箱內有哪些衣服即可。
接著是打印裝箱單并放到成衣包裝箱內,等待包裝箱附上新的標簽后,再被運輸配送走。通過分布在各地的RFID裝置,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每天會收到數萬件衣物的數據。這些信息被傳送到相關商店的信息管理子系統。因此,只要裝配了RFID系統,無論衣服處于供應鏈的哪個位置,它都能被快速且又精準的定位。RFID正在持續不斷地提升服裝行業的物流流程化和高效化管理能力。
企業業務智能化管理目標得以實現
RFID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業務智能化管理,從而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倉庫管理系統可以自動獲取不同倉庫的利用率和運轉周期等信息,幫助倉庫管理者制定最佳的貨物庫存-供應方案。
智能銷售管理。一個專業商店的傳感器通常放在商店的前部和后部之間,用來追蹤各件衣服的活動信息。銷售系統可以自動獲取服裝的上架時間、物流情況、處于什么狀態及什么時候該補貨等,根據銷售情況自動發出預警;同時,銷售管理者通過統計服裝在商場不同掛放位置對顧客的關注、試穿和購買影響,以及所導致的不同銷售情況。根據此數據,管理者可以制定有利于銷售的服裝擺放方案,以便店員及時調整服裝擺放的位置、空間層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