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凱新材料:智能追溯系統保證快速反應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紡織行業整體市場萎縮,但在位于棗莊市中區的山東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紡紗20萬錠智慧工廠,功能性紗線訂單已排到了兩個月以后。
山東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研發中心主任王延永 表示,訂單排滿得益于他們“小批量多品種”的快速市場反應能力。“多品種小批量”的接單模式讓正凱成功突圍接到了訂單,然而,生產車間出錯的機率也相應增加。“車間里面有幾十個品種在生產。那么多物料,送錯一桶的話,就是很大的一個質量事故,經濟損失大的話可上百萬元。”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廠廠長何勝軍說。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據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馬國內首個條桶智能追溯系統,通過安裝無線射頻識別裝置和智能芯片,實現工裝器具的產品信息互聯。
以品種識別為例,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申德龍介紹,過去要從倉庫中找出客戶需要的紗線品種用作生產,主要依靠既有經驗,但因為紗線品種繁多,“大海里撈針”浪費時間不說,還容易出現失誤,有時一批紗線生產完了才發現不是客戶需要的品種。現在工裝器具裝上了RFID智能芯片,可以實時記錄機臺品種信息。“我們每一個條桶都有一個唯一的身份證信息,通過白盒進行識別。當工裝器具承載的物料上機時,可自動觸發系統校驗,一旦出現上機物料與實際生產品種不相符情況,機器就會自動報警并停機。以前都是一桶一桶地看,現在條桶一亮紅燈,就能及時發現問題。如此一來,既從源頭避免了錯織現象,也穩定了產品品質。”
今年,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又啟動了新一輪技術改造,加裝了自調勻整和在線檢測裝置,通過紡紗生產大數據管理平臺把控質量,用工規模由4000人減少到800人。“我們技改投入占產值的1/3左右,通過研發一些高端的、功能性的、時尚型的紗線來提高附加值。”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昌進說。
RFID智能識別、物料追溯、質量在線檢測和控制……在這里,有了國際先進的自動化裝備,智慧紡紗從夢想照進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