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采用耳標 示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9月22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自青海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以來,目前開局良好、舉措有力、亮點突出,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顯著、牦牛藏羊追溯體系建設有序、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培育有力、“青字號”品牌組團登場、農業廢棄物資源有效利用、科技服務和智力支撐不斷強化六個方面。
據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副處長海英介紹,今年青海8個市州29個縣(市,區)及7個國有農牧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點300萬畝,全省化肥農藥用量比行動實施前分別減少40%和30%以上,走在了全國前列。其中玉樹、果洛、黃南三州及湟源、平安、貴德三縣(區)和省三江集團整州整縣整揚推進,基本實現化肥零使用。已在全省30個牧業(半農半牧)縣實施了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試點工程,截至目前,10個試點縣工程數據采集170萬余頭(只)。其它試點縣即將結合秋季防疫工作全面開展耳標佩戴和信息錄入上傳工作。
同時,認定湟源縣、剛察縣為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認定玉樹牦牛、祁連藏羊、龍羊峽三文魚、柴達木枸杞4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7個。建立省級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40家。加快完善特色農畜產品標準體系,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立項行業標準5項,優化優勢特色產業標準182項。獲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690個。全省有機監測認證草原面積7327余萬畝,認證有機牦牛藏羊445萬頭(只)。突出農藥化肥替代技術研究攻關、綠色高效技術研發和集成。發布年度主推技術80項,先后育成農作物品種120多個。“昆侖”系列優良青稞品種、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培育出世界第一個無角牦牛“阿什旦”牦牛。創建14個包蟲病防治示范縣,培訓新型職業農牧民1.5萬人,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8%。
除此之外,立足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等優勢主導特色產業,打造“青字號品牌”。牦牛、青稞兩大產業品牌發展勢頭強勁,已發布玉樹牦牛、柴達木枸杞等16個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通牦牛、興海青稞等7個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鮭鱔魚養殖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認證和出口歐洲許可,青海成為國內唯一獲準出口的地區。組織100余家企業和合作社參加了重大農產品展銷會,簽署銷售合同4億多元,進一步推動了青海省高原特色農畜產品走向國內國際市場。農田殘膜回收率達89%,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78%。深入推進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 120個合作社實現股份制改造。糧改飼面積達到66.39萬畝,累計扶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00多家。青海湖裸鯉資源恢復到9.3萬噸,為保護初期的35倍。
海英說,今后省農業農村廳將實施高原特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持續發展行動和實施牦牛薇羊原產地可追溯持續建設行動,抓好都蘭枸杞、澤庫牦牛兩個國家級產業園建設,鞏固提高22個省級產業園水平,實現商品牦牛藏羊和種畜原產地追溯,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繼續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農牧業循環發展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持續推進行動、全面實施秸桿綜合利用行動,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信用管理,加強農藥安全使用監督檢查,深入實施獸用抗菌藥物使用減量試點,探索建設生態優先循環農業發展先行區,扶持建設100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