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數字城市百強榜單發布 高精度傳感器、RFID等技術受重視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中國經濟網
日期:2020-12-31 14:28:23
摘要:將進一步推進高精度、新型傳感器、低成本RFID技術、智能儀器儀表技術等新型感知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構建可視化、實時數據傳輸的城市智能化管理“大腦”,實現城市交通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等多個領域的精細化管理。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發展成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數據資源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源。近日,由賽迪顧問數字轉型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數字城市百強研究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顯示,我國城市數字化發展水平與城市經濟規模關聯性較強,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杭州市位列2020年數字城市百強前五名。

  白皮書顯示,全國城市數字化水平東高西低。就地區分布來看,我國數字城市百強主要分布于東部、中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占據數字城市百強數量超過二分之一。城市數字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強相關。數字化轉型發展較好的城市多分布于中東部地區經濟基礎較好的省份,包括江蘇、廣東、山東、浙江等,其中,江蘇、廣東、山東三省百強市占比為36%。

  白皮書認為,當前,我國城市數字化以數字政務、數字基礎、數字治理等領域建設為重點,相關領域建設水平較高,但數字民生領域建設能力相對較弱,亟待進一步增強。從百強城市能力比較來看,各細分領域建設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差距,其中數字創新、數字政務、數字經濟差距最為明顯。

  白皮書指出,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國內外復雜發展形勢的考驗,“新基建”疊加后疫情時代下,必然促使城市數字化轉型,探究創新發展道路。因此,城市數字化轉型需要借助新興技術,構建以“新基建”為基礎的城市“全域數字化體系”,為城市建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創新城市精細化發展新格局。

  一是加大新興技術應用,拓展城市數字場景化應用。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部分,數字城市將隨著傳感網、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不斷創新。城市常態化防疫作為現階段我國地方城市治理的重要工作,將進一步推進高精度、新型傳感器、低成本RFID技術、智能儀器儀表技術等新型感知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構建可視化、實時數據傳輸的城市智能化管理“大腦”,實現城市交通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等多個領域的精細化管理。

  二是城市生態持續完善,數據治理水平將大幅提升。未來數字城市發展,需要在現有大數據平臺、數據中臺的基礎上,加大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融合力度,不斷強化數據治理能力,構建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管理、數據清洗、數據應用等全流程管控體系。城市數字化轉型,需要完善數據管理、共享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實現數據共享開放的價值最大化。同時,需要不斷強化城市數字化過程中數據的場景化、類型化融合應用。

  三是聚焦城市微單元,助力構建基層精細治理體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場景化應用需求越來越明顯,以城市“微單元”作為精細化治理體系建設的切入點,強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的基層延伸與應用。聚焦社區、街區、樓宇等城市微單元,基于數字孿生建設模式,通過城市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功能延伸,及時、全面、準確掌握所管轄區域內的疫情基本態勢,實現基層組織的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城市微單元應對突發事件的管控能力,增強基層微單元數字化治理能力。

  四是城市數字化持續下沉,中小城市面臨轉型新契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城市數字化發展持續下沉,為中小型城市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契機。一方面,中小城市需要不斷發力數字經濟發展,以產業、企業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為核心,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創造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構建“城市――區縣――園區”的數字化協同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新興技術的應用不斷深入,城市精細化治理趨勢越來越明顯,城市的宏觀決策和街道、社區的微觀精細治理以及城市大腦的衍生產品得以沉淀,推動人們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等發生深刻的變革。

  2020年數字城市百強

排名

城市

省(區、市)

排名

城市

省(區、市)

1

深圳市

廣東省

51

龍巖市

福建省

2

上海市

上海市

52

江門市

廣東省

3

北京市

北京市

53

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

4

廣州市

廣東省

54

揚州市

江蘇省

5

杭州市

浙江省

55

南通市

江蘇省

6

東莞市

廣東省

56

南寧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7

青島市

山東省

57

蘭州市

甘肅省

8

重慶市

重慶市

58

洛陽市

河南省

9

南京市

江蘇省

59

宜昌市

湖北省

10

天津市

天津市

60

邵陽市

湖南省

11

武漢市

湖北省

61

常德市

湖南省

12

蘇州市

江蘇省

62

綿陽市

四川省

13

西安市

陜西省

63

唐山市

河北省

14

佛山市

廣東省

64

遵義市

貴州省

15

濟南市

山東省

65

新鄉市

河南省

16

福州市

福建省

66

東營市

山東省

17

沈陽市

遼寧省

67

郴州市

湖南省

18

無錫市

江蘇省

68

漳州市

福建省

19

寧波市

浙江省

69

衡陽市

湖南省

20

廈門市

福建省

70

濟寧市

山東省

21

成都市

四川省

71

泰安市

山東省

22

大連市

遼寧省

72

滄州市

河北省

23

鄭州市

河南省

73

襄陽市

湖北省

24

貴陽市

貴州省

74

宜春市

江西省

25

惠州市

廣東省

75

濱州市

山東省

26

長沙市

湖南省

76

泰州市

江蘇省

27

嘉興市

浙江省

77

淮安市

江蘇省

28

紹興市

浙江省

78

汕頭市

廣東省

29

合肥市

安徽省

79

呼和浩特市

內蒙古自治區

30

溫州市

浙江省

80

珠海市

廣東省

31

中山市

廣東省

81

太原市

山西省

32

徐州市

江蘇省

82

連云港市

江蘇省

33

淄博市

山東省

83

莆田市

福建省

34

煙臺市

山東省

84

柳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35

湘潭市

湖南省

85

湛江市

廣東省

36

南昌市

江西省

86

阜陽市

安徽省

37

泉州市

福建省

87

贛州市

江西省

38

石家莊市

河北省

88

岳陽市

湖南省

39

宿遷市

江蘇省

89

鹽城市

江蘇省

40

臺州市

浙江省

90

撫州市

江西省

41

臨沂市

山東省

91

株洲市

湖南省

42

蕪湖市

安徽省

92

周口市

河南省

43

金華市

浙江省

93

西寧市

青海省

44

昆明市

云南省

94

揭陽市

廣東省

45

長春市

吉林省

95

海口市

海南省

46

常州市

江蘇省

96

廊坊市

河北省

47

濰坊市

山東省

97

茂名市

廣東省

48

威海市

山東省

98

鎮江市

江蘇省

49

湖州市

浙江省

99

商丘市

河南省

50

銀川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

100

保定市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