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醫療更高效、更安全 RFID血液管理不斷普及
在急診手術中,醫護人員們爭分奪秒地搶救生命,除了需要嫻熟的操作技巧外,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血液。一直以來,無論是患者的臨床用血安全、還是急救的用血保障,都是整個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

(來源:pexels)
由于手術事態緊急,病人用血往往受到時間上的極大限制,同時,又絕對不允許忙中出錯,因為那可能會釀成一場可怕的醫療事故。因此,利用高效的RFID技術進行血液管理的方式開始取締傳統的血液管理方式。
由于血液從采集、入庫、出庫、臨床使用的各大環節均要經過不少嚴格操作,常常涉及大量數據信息,包括獻血者的資料、血液類型、采血時間、地點、經手人等等,這些復雜的流程使用人工的方式工作量大,也很容易出錯。
RFID技術進行血液管理的第一步是給每個血袋張貼一個RFID標簽,通過RFID技術的無線連接能力來實現人、設備、血液互聯互通,這樣一來血液的一切信息都可進行線上全程追溯。
由于RFID技術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數據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幫助醫院實時把握血液庫存,計劃,進度控制。比如,血液入庫后長期沒有使用,一旦過了有用期,RFID系統便會自動報警,減少管理上的漏洞。
此外,由于血液是一種非常容易變質的物質,如果環境條件不適宜,血液的品質即遭破壞,所以血液在存儲和運輸途中,對其質量的實時監控也十分關鍵。
針對這種情形,傳感技術與RFID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傳感標簽能派上大用場。通過傳感器對血液環境溫度、密封狀況和振蕩程度等的實時監測和采集,再通過系統對感知信息的及時處理與反應,能夠有效避免血液的變質,保障血液的質量。
針對血液管理,海爾生物以低溫儲存設備作為載體,達成對血液采集、儲存、運輸、調配、使用等全鏈的管理和協調。通過RFID、傳感器、通信和軟件管理系統,血站與醫院的醫護人員只需通過IBIMS血液管理系統,便可實時掌控全鏈信息,保障醫療用血安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引入了RFID智慧血液冰箱,配血科根據患者血型等情況及時進行電子配血,通過智慧血液冰箱指導授權人員及時取用備用血液,一兩分鐘內就能完成取血過程,極大提高了搶救性用血的保障能力。
此外,以往用血均需要進行預估測算,容易產生較大偏差,而有了智慧管理系統后則可以根據手術情況用多少取多少,讓手術過程更加精確和方便。
血液管理是條件極為苛刻的,整個管理過程需要做到零差錯。通過RFID技術的使用,使得整個血液管理過程實現可視化,也實現了對血液質量的精準實時監控,有效提升了醫療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進而造福整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