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荊胡社區利用傳感器、攝像機打造智慧社區系統管理

荊胡社區綠化帶內的自動噴灌系統

荊胡社區內抓拍高空拋物的裝置

系統捕捉到的高空拋物運行軌跡

6月16日,鄭州二七區荊胡社區內,小劉推著一輛電動車進入電梯,本想把車推進家中充電,沒想到,電梯立即發出警報,連電梯門也關不上。
除了“禁止電動車上樓”這一功能,鄭州二七區人和路街道打造的“智慧社區”系統,還具備居民手機操作共享小區車位,高空拋物能及時抓拍、報警,綠化帶土壤干濕分析自動噴灌等高科技手段。未來甚至養老、看病等,居民也可不出社區就能完成。這些“黑科技”在社區是如何實現的?該智慧社區模式,在鄭州是否可以推廣?
電梯內裝上傳感器,電動車進入就報警,門也關不上
6月16日,鄭州二七區荊胡村八號院內,小劉推著電動車走到充電樁處發現,充電樁四周停滿了電動車,插頭也被占滿了。于是,她推上電動車,準備進入電梯,將車推上樓,在樓道內扯線充電。
沒想到,她將電動車推進電梯,按下關門鍵,電梯門非但沒反應,電梯廂內監控的位置還發出“電瓶車禁止入內”的警報聲。她嘗試了好幾次,電梯門始終關不上,無奈,只能放棄上樓充電的想法。
人和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荊胡社區屬于城中村回遷演變而成的村改居社區,居民原來全是荊胡村村民。如今,荊胡社區一共包含8個小區樓院、45棟樓,共計8413戶、13000名居民。其中,總住房面積79.76萬平方米,商業面積11萬余平方米,電梯就多達125部。該社區除了原村民,還包含不少租房戶,管理難度較大。其中,不少人經常出現電動車上樓充電的情況,存在較大火災隱患。
為了提高小區管理水平,去年9月開始,荊胡社區下屬的集體企業一共投資1500萬元,引進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專門設計了這套“智慧社區”系統。該系統采集了社區樓院住戶人口、地理單元、設備部件、消息事項等六大類的基礎數據,將人、車、電梯、消防設施等全方位進行了鏈接,其中,整個社區僅物聯網傳感器,就多達16類11786個。
據了解,該系統今年5月初上線試運行至今,已采集到電動車入梯數據899條,電梯自檢故障告警245次,均已及時進行了解決。
高空拋物可實時捕捉、報警,一個半月采集300余條
在荊胡村八號院內,距每棟樓五六米遠的綠化帶中,都豎著一個裝滿攝像頭的裝置,其中有六個攝像頭呈不同角度,對準居民樓不同的樓層。
該“智慧社區”系統技術負責人郝雨介紹,攝像頭一共分兩組,每三個為一組,分別對應監測1至10樓,11至20樓,21樓至頂層,兩組監控將每棟樓的兩個單元全覆蓋。一旦某個樓層出現向窗外拋物的情況,該系統可以第一時間捕捉、抓拍,并通過感應傳感器形成連續的影像捕捉畫面,立即通過系統向后臺發出警報。同時,這段抓拍影像也會及時上傳留存。
今年5月至今,該系統已采集高空拋物軌跡302條,每次精準把握到高空拋物源頭后,物業工作人員都會上門對其批評教育。
在系統后臺,郝雨調出一個抓拍畫面。記者從屏幕上看到,在拋物窗戶的四周,沿著拋出物體的軌跡,畫面中自動生成一個鎖定目標的方框,進而形成一個拋物的軌跡。“這個系統,一旦有人高空拋物,就能立即捕捉軌跡并報警,比一般的攝像頭功能強大多了。”荊胡社區負責人說。
此外,在小區內的草坪上,每隔不遠就從地面伸出一個噴灌裝置。郝雨介紹,這些噴灌裝置四周均安裝了感應設備,對當天的溫度、濕度、天氣等情況均能有效感知,裝置會根據感知數據,自動噴淋灌澆花草。
郝雨說,在節能方面,該小區地下車庫的廊道燈光,也采用了智能感應節能裝置。平時,地下車庫燈光較暗,一旦有人經過,燈光便可迅速由暗變亮。“這和聲控燈不同,這是通過物聯、感應系統實現的。”該社區負責人說。
車位閑置可在手機上共享或出租,未來看病、養老也可不出社區
記者注意到,該智慧社區系統還包含一個小區車位共享手機操作系統。郝雨說,該小區每個車主以及車位信息,均可在該系統查詢到。同時,系統兼具繳納物業費、車位費、水電費等功能,未來,該系統也可能與社區的辦事功能相融合,與鄭好辦等APP對接,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腿,市民少跑腿”的便民效果。
如何實現車位共享?郝雨向記者演示說,該系統一共包含兩個APP,一個是物業、社區端的管理系統APP,一個是面向業主的客戶APP。平時,車主白天開車出門,車位閑置,便可通過客戶APP添加車牌號的形式,核準其他車輛進入小區停靠在自家車位。
“未來,我們除了共享車位,也可以考慮設計小區車位市場化運行,緩解停車位緊張、停車難的問題,也能提高車位使用效率,為業主增加收益。”郝雨說,按照設想,車主白天上班,車位就會閑置,車主可通過門口大屏幕的形式公布閑置車位信息,外來車輛通過掃碼確認,向閑置車位業主分配單子,車主可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是否接單進行短時租賃車位,而停車的費用也可通過系統直接與業主結算。
在智慧社區系統后臺,記者可直觀地看到該小區幼童、老年人、殘疾人、退伍軍人等人口數據、分布位置。荊胡社區負責人表示,這些數據,可為政府施政措施和決策提供精準支撐。例如,小區是否有需要配備幼兒活動場所?哪里建個養老活動中心比較合適?
這種智慧社區的模式,在鄭州是否可以推廣?
這種智慧社區的模式,在鄭州是否可以推廣?鄭州市民張先生表示,荊胡社區具有集體經濟的背景,可以出資建設智慧社區系統。但對于一般的社區,需要花這么多錢來打造智慧社區,錢從哪里來?這是鄭州在推廣智慧社區中的一道難題。
不過,郝雨表示,該系統目前是他們公司在河南省做的第一個項目,前期的設計費用可能會比較高。“目前,這個系統的主要架構已完成,系統具備可復制性,其他主要是增減一些功能模塊而已。因此,若是大規模普及推廣,推廣項目越多,費用可能也就越低。”
同時,郝雨建議,雖然該系統的成本比較高,但各小區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增減模塊和功能,以減低成本費用。例如,有些小區可只安裝高空拋物識別系統、禁止電動車進電梯系統,以及最基本的門禁識別系統等,這樣費用便可降低不少。
鄭州大學一社會學專家表示,智慧社區建設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目前,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大膽吸引企業主體,采用市場運作的建設和運營模式,這樣才能在全社會推廣開來。
具體而言,政府在政策引導下,可動員一些大型企業家屬院、機關單位家屬院等有條件、有經濟實力的小區,先行先試,引入社會資本進行智慧社區打造。“甚至,引導一些開發商企業在小區開發建設時,打出智慧社區的建設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