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實現數字化種田,打造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區
5月27日,全國供銷合作社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場會在漢召開。
2020年,湖北省供銷社在戰疫戰貧中“打頭陣”,實現購銷總額6662億元,同比增長23.5%,經營業績“V型”回升;今年一季度,購銷總額1637.41億元,排名全國供銷系統第二。
當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隨來自全國32個省市區供銷社的參會人員現場參觀,感受到亮眼數據背后的湖北基層探索。
黃瓜藤下接“插座”
武漢市漢南區整齊連片的田野中,一排由灰色磨砂玻璃外墻構成的巨型溫室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這里是總投資400億元的湖北供銷恒大漢南現代農業項目,規劃建有30萬平方米的智慧溫室農業基地。
走進溫室一看,一根根懸在半空中的黃瓜藤,像“電線”一樣,插入下方白色薄膜包裹的矩形培養基,提供營養液的另一根細管從側面接入。抬望眼,就像黃瓜藤下接著一排排白色“插座”。
智慧溫室里的物聯網設備,可進行全天候、全季節氣候控制、水肥控制、能源控制、機器人自動化生產,保證番茄、黃瓜、青椒等各類反季節蔬菜無農藥生產。
湖北供銷恒大漢南現代農業項目還流轉農業用地1.2萬余畝,已升級近5000畝現代化大田,打造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區,運用以色列噴滴灌技術、德國遠程控制技術、法國智慧農業技術等科技手段,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智能化、規模化、精準化服務,打造全國農業現代化標桿項目。
省供銷社介紹,目前全省供銷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1800萬畝次,服務糧食產量超60億斤。
新鮮蔬菜“點著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打通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是關鍵。在蔡甸區供銷社支持下,武漢春惠江南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進行示范探索。
在該合作社農產品分揀包裝車間,戴著藍色頭罩、身著綠色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將漢南無籽西瓜打包裝箱。
記者看到,每箱西瓜上都附有產品追溯碼,貼著檢測報告。報告上寫有西瓜生長的溫濕度等信息,以及農藥檢測及生產作業情況。
“我們每批產品出廠都有檢測報告,檢測數據向中國物聯網管控平臺傳輸,確保產品安全可追溯。”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
為最大限度貼近用戶,春惠江南合作社于疫情期間啟動新鮮食材進社區服務,先后為武漢2.5萬戶家庭進行食材配送,實現新鮮蔬菜“點著吃”,帶動周邊2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進城。
此外,該合作社開展蓮藕、藜蒿產品深加工,高端民宿、餐飲、農業休閑等產業,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年產值2000萬元,成為武漢鄉村振興示范項目。
省供銷社表示,今年將突出抬高縣以下“底板”,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用”,新建一批“產業型、區域型、服務型”合作社,提升省供銷社214個農產品市場輻射帶動力,完善社區生鮮、智慧農貿市場等零售網絡經營服務功能。
冷鏈為生活“增鮮”
創建一流冷鏈,引領新鮮生活。在武漢東西湖,有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山綠集團冷鏈倉儲物流中心。
在5號倉庫-18℃的倉庫內,一箱箱凍肉、凍魚、凍蝦等冷凍食品整齊排列在10余米高的貨架上。冷儲規模45萬立方米,貨物分揀、碼放、出入庫等工序均由智能貨架機器人完成,可實現“黑燈工廠”作業。
目前,肯德基、海底撈、星巴克、周黑鴨、盒馬鮮生等1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將冷鮮貨品交給山綠“保管”,使得武漢成為華中地區冷鏈樞紐。
省供銷社規劃,今年我省將啟動城鄉現代流通體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一批供銷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實現冷儲規模從2020年的20萬噸提升至23萬噸;推進1+89個縣級應急生活物資儲備中心升級,建立糧食、冷凍肉、日用品、農業生產資料、防汛物資等流動輪換的管理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