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宣布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向AI領域轉型(IOTE早報2024-02-19)
1.亞馬遜開發出有史以來最大的文本轉語音模型,展現“涌現能力”
2月18日消息,亞馬遜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宣布開發了一個據稱是史上最大的文本轉語音模型,該模型擁有最多的參數,并使用了最大的訓練數據集。研究人員已經在 arXiv 預印本服務器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描述了模型的開發和訓練過程。
據了解,這個名為“可擴展流式文本轉語音模型”(BASE TTS)的新模型擁有9.8億個參數,并使用10萬小時的錄音(來自公共網站)進行訓練,其中大部分為英語語音。研究人員還向模型提供了其他語言的單詞和短語示例,使其能夠正確發音一些常見的表達,例如“au contraire”和“adios, amigo”。
亞馬遜團隊還測試了使用較小數據集的模型,希望能從中發現人工智能領域所說的“涌現能力”。這種能力是指人工智能應用,無論是大型語言模型還是文本轉語音模型,突然突破到更高智能水平的現象。他們發現,對于文本轉語音應用而言,這種飛躍發生在參數量達到1.5億的中型數據集上。
2.魅族宣布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向AI領域轉型
2月18日消息,魅族宣布All in AI,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全力投入「明日設備」 AI For New Generations。
魅族表示,當前,隨著全球手機市場換機周期延長、消費創新空間有限、行業惡性競爭加劇,手機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手機產品單純依賴硬件升級和參數競爭,已無法滿足廣大消費者多樣化、全面化的使用需求和使用體驗,行業亟需尋找新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魅族稱,經過兩年的團隊磨合、資源配置、產品布局以及相關技術的充分預研,魅族目前已具備向AI領域全面轉型的能力。作為一家全面發展的科技生態公司,魅族擁有完善的研發和供應鏈等硬件團隊,同時還擁有體系化開發、設計、交互的軟件團隊,這將為魅族All in AI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
同時,魅族公布了AI戰略規劃的詳細內容,包括打造AI Device產品、重構Flyme系統和建設AI生態。
3.英國電信展開 5G SA 網絡切片技術測試,可針對游戲、商業應用專項優化性能
據外媒 The Register 報道,英國電信(BT Group)近日宣布與一系列軟件商合作測試 5G SA 網絡切片技術,主要針對游戲、商業軟件等產品進行測試,以驗證相關技術如何針對不同頻段不同用戶做出不同優化,確保相關技術能夠提供高度靈活、按需調配的能力。
網絡切片是一種端到端網絡架構,主要包含無線接入網絡切片、移動核心網絡切片和 IP 承載網絡切片。該技術允許在同一個共享的網絡基礎設施上提供多個邏輯網絡,其中每個邏輯網絡服務于特定的業務類型或者行業用戶。每個網絡切片都可以靈活定義自己的邏輯拓撲、SLA 需求、可靠性和安全等級,從而滿足不同業務、行業或用戶的差異化需求。
英國電信表示,在游戲方面,研究人員聲稱相關網絡切片技術能夠確保提供“超過英偉達 GeForce Now 云游戲建議的 25Mbps 穩定速度”,而在商業軟件方面,據稱在三星 Galaxy S23 手機上能夠實現穩定的 4K 串流視頻及一系列企業應用。英國電信同時表示,這些基于 5G SA 獨立組網的網絡切片測試,能夠暫時不同市場發展 5G SA 網絡的可能性,并能夠為客戶提供“海量接入”、“確定性時延”、“高可靠性”等一系列網絡能力。
4.年產千萬臺旗艦手機!小米全新智能工廠投產:工廠軟件100%自研
2月18日午間,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及小米手機宣布小米北京昌平智能工廠正式落成投產。雷軍寫道:“旗艦手機制造產能超過千萬臺,這是小米歷史上第一座自有大規模工廠,也是小米智能制造的又一關鍵里程碑。”小米此前官宣,其首場“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將于2月22日晚7點開始,小米14Ultra手機也將在此次發布會亮相。雷軍透露,該款手機也出自小米北京昌平智能工廠。
5.廣東省省委書記:廣東今年將推動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2月1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表示,廣東省里今年將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項目,推動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動92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廣東省要支持企業積極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要以企業生產技術的整體提升,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傳統產業老樹新花,新興產業競相發展,未來產業孕育孵化。
6.黃仁勛點評奧特曼芯片夢:算力成本早已下降,芯片廠建設不需燒掉7萬億
據多家媒體報道,OpenAI的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計劃建設一個晶圓廠供應網絡,預計投資5-7萬億美元以提高人工智能芯片產量。
然而,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回應稱,過去十年中,算力成本已經下降了100萬倍。而他估計未來該領域的芯片廠建設成本將遠低于7萬億美元。
另一名資深的芯片架構師Jim Keller也在X上回應稱,他用不到1萬億美元的資金就能夠做到Altman所計劃的事情。Keller還尖銳地指出,擴大芯片供應第一步就是消除利潤堆積,即簡化芯片的供應鏈;其次就是讓芯片變革速度加快,并讓硬件和軟件相匹配。
7.廣東:在芯片、軟件、顯示裝備等領域實施一批旗艦項目
2月18日,廣東“新春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龔國平在發言中表示,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4年全球第二,高新技術企業、入庫中小型科技企業數量雙雙超過7萬家,企業創新活躍成為廣東經濟的特色長板。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紛紛涌現,國產新手機一機難求,新能源汽車迸發出強大國際競爭力。
龔國平表示,廣東將壯大產業發展動力引擎。在芯片、軟件、顯示裝備、新型儲能、海洋科技等領域實施一批旗艦項目,在人工智能、腦科學、量子等領域布局一批前沿顛覆性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廣東將為產業發展搭臺賦能。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成果轉化中試平臺,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全球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助力“硬科技”企業快速發展。
8.合肥:以“數據驅動”高效賦能城市管理
通過三年建設應用,合肥“城市大腦”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大數據平臺打通了市縣兩級近200個業務系統,構建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數據交換通道。歸集數據目錄達1.86萬類,匯集數據突破了350億條,重點聚焦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同時還升級新建了一批優質場景,如智慧社區、智慧課堂、智慧物流、城市治理“一張圖”,切實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在覆蓋全市各縣區1065平方公里的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上,“數字城管”將井蓋、路燈等城市部件納入了城市信息化管理中,相當于給每個部件都配上了一張“身份證”。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合肥“數字城管”指揮平臺上,通過與各區大共治平臺聯動,從上報案件到案件派發處置,1個小時不到便可以順利結案。據了解,目前市民可以通過“市民通”APP上報身邊發生的城市管理問題,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工作。截至2023年年底,合肥數字城管指揮平臺共受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1504.19萬件,總結案率99.23%。
在合肥市生態環境監控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可以看到全市所有用于生態環境監測的雷達掃描數據。相關部門在合肥市的很多高樓上架設了激光雷達,不停掃描周邊半徑五公里內的空氣情況,實時上傳數據。而裝載了顆粒物激光雷達的走航車,激光掃描垂直高度達1000米。走航車走到哪,數據就可以監測到哪。激光雷達就像一根根探針,實時探測空氣中的PM10還有PM2.5含量。在大數據平臺上,可以隨時看到雷達掃描的情況。比如,激光雷達走航車在哪里測出污染,便可以快速知道污染源是從哪產生的。據探測,2023年,合肥空氣質量優良率超過86%,連續三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9.金通科技申請RFID數據加密專利,便于對各類單車統一監管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杭州金通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一項名為“一種基于RFID數據加密的規范停車監管方法及系統“,公開號CN117521096A,申請日期為2023年11月。
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RFID數據加密的規范停車監管方法及系統。為了解決現有技術解決無法監管所有共享車企車輛和共享電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本發明單車平臺獲取還車指令數據,通過單車中控獲取觸發時間數據并發送至SDK,將SDK輸出數據發送至讀卡模塊進行數據校驗;數據校驗滿足預設條件時,預設密文和對應秘鑰將標簽ID與時間對稱加密生成密鑰流,SDK獲取密鑰流并對部分密文解密,判斷還車指數是否達到預設標準。讀取無源RFID標簽并且根據獲取的APP還車數據實現定位、識別車輛,不受車輛分類的影響,便于對各類單車統一監管;通過在讀卡器內設置加密裝置與適配的解密裝置,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加密,防止第三方偽造還車數據。
10.用友網絡申請射頻識別標簽的打印方法及裝置專利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一項名為“射頻識別標簽的打印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公開號CN117492666A,申請日期為2023年10月。
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射頻識別標簽的打印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其中,射頻識別標簽的打印方法,包括:在獲取到待打印數據的情況下,獲取與待打印數據相匹配的打印模板;將待打印數據輸入至打印模板中,生成目標數據包,目標數據包中包括目標圖像和電子產品代碼信息;發送打印指令至目標打印機,以使目標打印機打印得到射頻識別標簽,其中,打印指令為根據目標數據包生成的指令。本發明提出的射頻識別標簽的打印方法,使得企業可以繼續使用現有的標簽設計器進行標簽設計,不需要適配不同的射頻識別標簽打印機,同時支持批量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