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發布 Blackwell GPU 架構,首款 GB200 芯片年底上市(IOTE早報2024-03-19)
1.NVIDIA 推出生成式 AI 微服務,供開發者創建和部署生成式 AI 助手
日前,NVIDIA 推出數十項企業級生成式 AI 微服務,企業可以利用這些微服務在自己的平臺上創建和部署定制應用,同時保留對知識產權的完整所有權和控制權。
這些云原生微服務目錄在 NVIDIA CUDA? 平臺上開發,其中包括 NVIDIA NIM? 微服務,可適用于 NVIDIA 及合作伙伴生態系統中 20 多個熱門的 AI 模型進行推理優化。此外,用戶現能夠以 NVIDIA CUDA-X 微服務的形式使用 NVIDIA 加速軟件開發套件、庫和工具,用于檢索增強生成(RAG)、護欄、數據處理、HPC 等。NVIDIA 還發布了 20 多項醫療 NIM 和 CUDA-X 微服務。
這些精心挑選的微服務為 NVIDIA 全棧計算平臺增添了新的一層,連接起了由模型開發人員、平臺提供商和企業組成的 AI 生態系統,使其能夠通過標準化的路徑來運行針對 NVIDIA CUDA 安裝基礎(在云、數據中心、工作站和 PC 中的數以億計的 GPU)優化的定制 AI 模型。
2.芯片制造業計算負載提速 40-60 倍,臺積電和新思科技推進部署英偉達 cuLitho 平臺
3月19日消息,英偉達發布新聞稿,宣布臺積電和新思科技(Synopsys)正推進部署使用英偉達的計算光刻平臺,以加速制造并推動下一代先進半導體芯片的物理極限。
臺積電和新思科技已決定在其軟件、制造工藝和系統中集成英偉達的 cuLitho 計算光刻平臺,加快芯片制造速度,并在未來支持最新一代英偉達 Blackwell 架構 GPU。
英偉達還推出了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增強了用于 GPU 加速計算光刻技術的庫 cuLitho,相比較目前基于 CPU 的方法,顯著改善了半導體制造工藝。
3.英偉達發布 Blackwell GPU 架構,首款 GB200 芯片年底上市
3 月 19 日消息,英偉達備受期待的 GTC 大會周一在美國圣何塞會議中心正式開幕。為鞏固其作為人工智能公司首選供應商的市場地位,英偉達在 GTC 大會上發布了運行人工智能模型的新一代 Blackwell GPU 架構及 B100 GPU。
英偉達周一推出的新一代 AI 圖形處理器被命名為 Blackwell,首款 Blackwell 芯片名為 GB200,將于今年晚些時候上市。英偉達正在用更強大的芯片吸引客戶,以刺激新訂單。黃仁勛對此表示:「Blackwell 不是一款芯片,它是平臺的名稱。」
英偉達還推出名為 NIM 的創新軟件,使部署人工智能變得更容易,為客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領域中堅持使用英偉達芯片提供了又一個理由。
與此同時,英偉達周一宣布了一個用于制造類人機器人的硬件和軟件平臺,該平臺包括生成式 AI 功能。這個新平臺將包括一個為機器人和 AI 提供動力的計算機系統,以及一套包括生成式 AI 和其他工具在內的軟件,以制造類人機器人。
這個被稱為「GR00T 項目」的生成式 AI 組件將添加到英偉達現有的機器人硬件和軟件平臺上。英偉達表示,這套軟件工具被稱為「艾薩克」(Isaac)平臺,新的 GR00T 生成式 AI 功能被設計用于「任何環境下的任何機器人化身」。
4.蘋果正在商談讓谷歌的大模型 Gemini 為 iPhone 的AI功能提供支持
Mark Gurman 報道,蘋果正在談判將 Google 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 Gemini 引入 iPhone。
知情人士透露,兩家公司正在積極談判,讓蘋果獲得 Gemini 授權,為今年 iPhone 軟件的一些新功能提供動力。蘋果也與 OpenAI 進行了討論,考慮采用其模型。
Gurman 還報道稱,自去年年初以來,蘋果一直在測試自己的大語言模型,代號為 Ajax,一些員工也在測試一個名為 Apple GPT 的聊天機器人。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的技術不如 Google 或其他競爭對手。
幾天前,蘋果的研究團隊公開了一個名為「MM1」的多模態模型,具有上下文學習、圖片識別和一定連續推理的能力。
Bloomberg 也在幾天前報道,蘋果在今年年初收購了 AI 初創公司 DarwinAI。
5.馬斯克旗下 Grok 大模型正式開源
埃隆 · 馬斯克旗下 AI 初創企業 xAI 宣布其大語言模型 Grok-1 正式開源。Grok-1 是一個 3140 億參數的混合專家模型。
xAI 的新聞稿表示,他們正在發布 Grok-1 的基本模型權重和網絡架構,將會在 Apache 2.0 許可下發布。
xAI 同時表示,這個模型去年 10 月訓練結束,在這之后沒有「針對任何特定應用,例如對話」進行微調。
6.傳感器巨頭泰科電子修改注冊地,將與愛爾蘭子公司合并
當地時間3月18日,傳感器巨頭TE Connectivity(泰科電子)表示,它將把注冊地從瑞士改為愛爾蘭,并計劃與其愛爾蘭子公司合并。
該公司目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記名股票將被摘牌并注銷。作為合并的一部分,其子公司TE Connectivity Ireland獲得的普通股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和交易。
據了解,去年10月30日,環旭電子宣布已成功完成對泰科電子有限公司汽車無線業務(Hirschmann赫斯曼)的收購交易,此項交易正式于10月27日完成股權交割。
7.美國推出五年微電子“行動戰略”,促進本土半導體發展
美國政府在《芯片與科學法案》基礎上啟動了“微電子戰略”,以促進國內半導體制造。該戰略由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微電子領導小組委員會制定,旨在利用《芯片與科學法案》的投資在未來五年內振興微電子研發活動和基礎設施。
美國科學技術政策部(OSTP)國家安全辦公室副主任Steve Welby表示,這一政府戰略鼓勵微電子研發界發揮其多樣化的專業知識、創業精神和專注于共同目標的動力,以確保美國在這一重要領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我們現在轉向實施這一戰略,利用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千載難逢的投資——在《芯片和科學法案》以及為未來激發美國半導體創新的緊迫性的推動下。”
8.蘋果 Apple Watch Series 10 將支持血壓監測
據外媒報道稱,蘋果Apple Watch Series 10將在今年秋季正式發布,并加入血壓監測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這項功能無法通過軟件更新添加到舊款手表上,新一代 Apple Watch 將通過加入全新的“血壓傳感器技術系統”來實現這一功能。
據了解,新款Apple Watch并非采用傳統的加壓測量方式,而是通過算法來計算血壓趨勢。
不過,這種方式無法提供具體的血壓數值,而是旨在幫助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同時,由于技術限制和個體差異,血壓監測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
9.華為:鴻蒙生態設備數量破8億,“純血”鴻蒙即將到來
近日,在備受矚目的2024年華為云&華為終端云創新峰會上,華為官方宣布了一則震撼消息:截至2024年年初,鴻蒙生態設備數量已飆升至驚人的8億臺。這一龐大數字不僅展現了華為鴻蒙生態的強勁增長勢頭,更標志著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應用和認可。
據了解,這8億臺設備涵蓋了手機、PC、平板、智慧屏、車機等高頻使用的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智能體驗。同時,已有數千個企業和機構積極響應,啟動了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為鴻蒙生態的進一步繁榮注入了強大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峰會上,華為還透露了一個重磅消息:目前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已經在進行開發者測試階段。按照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說法,備受期待的純血鴻蒙系統將在今年秋天正式推出正式版。而備受關注的Mate 70系列,有望成為首發預裝的幸運兒,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
10.深圳印發《深圳市極速寬帶先鋒城市2024年行動計劃》
3月15日,《深圳市極速寬帶先鋒城市2024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印發,提出到2024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進、高速智能、天地一體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供給體系,實現網絡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全球領先,打造世界先進、模式創新的極速寬帶先鋒城市。
打造極速寬帶先鋒城市,深圳始終在探索中創新。近年來,隨著新興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深圳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速。作為全國首批29個“千兆城市”之一,打造全國“千兆城市”標桿,已經成為深圳的“軍令狀”。深圳先前印發的《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既繪制了明確的藍圖,又設定了清晰的路徑。其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底,深圳新一代高速信息網絡將領先全球,其中住宅小區實現千兆寬帶全覆蓋;打造一批萬兆寬帶接入示范產業園區;每萬人擁有5G基站達30個;5G用戶占比提高至80%。這些實打實的“干貨”“硬貨”,體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支撐。
打造極速寬帶先鋒城市,深圳始終在落實中奔走。作為“5G第一城”,為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深圳把開展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寫進了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并印發了《行動計劃》。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極速就是指通信網絡速率快,先鋒就是指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要實現國內第一、全球領先。這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再“踩油門”,對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發展直播經濟、流量經濟等增長點,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讓極速先鋒城市建設成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鮮活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