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誰將獲益?

6月4日,工信部網站發布了《四部門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的通知,研究確定了9個進入試點的聯合體,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展開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試點產品涵蓋乘用車、客車以及貨車三大類。其中,九大試點聯合主體以及所在城市分別如下表所示。

試點申報是第一階段,產品準入+上路通行為后續重點環節
此前,2023年11月,四部門就曾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的組織實施分為試點申報、產品準入試點、上路通行試點、試點暫停與退出、評估調整等五個階段。目前看來,第一階段試點申報遴選工作已完成。
第二階段,四部門將指導進入試點的聯合體開展產品準入試點,包括兩個環節:1)產品準入測試與安全評估。進入試點的汽車生產企業要細化完善產品準入測試與安全評估方案,開展產品準入產品測試與安全評估工作;2)產品準入許可。通過產品準入測試與安全評估、且產品符合道路機動車輛產品強制性檢驗要求后,汽車生產企業向工信部提交產品準入申請,由工信部作出是否準入的決定。
第三階段,取得準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辦理車輛登記后,在限定區域內開展上路通行試點。
行業催化事件不斷,助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速發展
幾年前行業就開始講,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就在近期,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催化事件不斷:
5月31日, 近100億的北京車路云一體化建設項目招標出臺。
5月29日,工信部宣布規劃1億個11位公眾移動通信網號碼,用于車聯網業務。這一規劃旨在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的高質量發展,以響應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相關部署要求。
2013年1月,工信部等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車路協同即將迎來發展提速期 。該文件的發布,有助于推動車路協同的規模化示范應用。
在政策、市場等多方努力下,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而從最新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共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29000多公里,發放測試示范牌照6800多張,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8800萬公里。
當前,汽車網聯化邏輯確定,網聯化是自動駕駛必然趨勢,車路協同優勢明顯,政策驅動各地車路協同試點建設。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成效明顯,哪些領域將獲益?
當前,汽車網聯化邏輯確定,網聯化是自動駕駛必然趨勢,車路協同優勢明顯,政策驅動各地車路協同試點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智能網聯相關產業中又有哪些領域將獲益呢?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報告顯示,在中性預期情景下,預計2025年、2030年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為7295億元、25825億元。其中,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為產值增量的主要來源,包括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云控平臺和基礎支撐領域。

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結果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值增量測算層面,主要圍繞汽車智能駕駛硬件及軟件、智能座艙硬件及軟件、車載應用軟件、車載通信單元、整車終端產品和創新應用服務六個領域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預計2025年/203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值增量為6451億/20266億元(中性預測)。

智能網聯汽車產值增量預測(中性預期)
其中,智能化基礎設施層面,主要包括路側通信單元、路側計算單元、路側感知設備(如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交通管理設施(聯網信號機、聯網交通信息發布設施、其他交管設施)等。而基礎支撐產值層面,主要圍繞車聯網蜂窩網絡、高精度地圖與組合定位、車聯網信息安全三個領域。車聯網蜂窩網絡、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圖與組合定位等多方面的內容尚處于起步階段,將在未來幾年保持穩定增長。

基礎支撐產值增量預測(中性預期)
寫在最后
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快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與其他實體產業的融合發展正逐漸成為未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深度融合,必將更加有力帶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形成巨大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資料:《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