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4億!這家「模擬混合信號芯片」公司營收大增
近日,納芯微(全稱“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4億元,同比增長79.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801萬元,較上年同期2.65億元的虧損有所收窄。
納芯微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顯著,帶動虧損減少。
據了解,納芯微是一家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擬及混合信號芯片公司,聚焦傳感器、信號鏈和電源管理三大產品方向,提供半導體產品及解決方案,并廣泛應用于汽車、泛能源及消費電子領域。
報告期內,公司傳感器產品占營收的比重為27.11%,信號鏈產品占營收的比重為38.45%,電源管理產品占營收的比重為34.09%。
下游應用市場營收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2025年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07億元,環比一季度增長12.49%,營業收入再創新高。
公告指出,公司各下游應用市場的營業收入同比均實現增長。其驅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汽車電子需求持續穩健增長,顯示了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對芯片的強勁需求;
泛能源領域(如光伏、儲能、電網等)行業呈現復蘇態勢,相關芯片訂單增加;
并購整合效應釋放:完成對麥歌恩的收購并表,也帶來了積極的貢獻。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不斷推進,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模擬芯片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毛利率較低 增收不增利特征明顯
納芯微于2022 年 4 月 22 日登陸科創板。在上市首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6.7 億元,較上年同比大幅增長 93.76%;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69 億元,同比下滑 22.79%。
然而,進入2023 年,納芯微陷入虧損,且這一狀況持續至今。具體來看,2023 年至 2024 年以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13.11 億元、19.60 億元、15.24 億元;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分別為 - 3.93 億元、-4.57 億元、-7801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納芯微已宣布計劃赴港上市。
對于持續虧損的原因,納芯微在其招股說明書中解釋道,全球模擬芯片市場的主要份額被海外廠商占據。2022 年以來,海外大廠在國內市場采取了較為激進的價格策略,使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產品價格持續走低。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納芯微不得不調整產品銷售價格,這直接導致公司毛利率從2022 年的 48.5% 降至 33.9%,并在 2024 年進一步下滑至 28%。
納芯微在招股說明書中還提到,模擬芯片的價格區間跨度較大,從幾美分至幾美元不等。通常情況下,消費級模擬芯片價格偏低,工業級模擬芯片價格居中,而車規級模擬芯片因技術門檻較高,價格相對較高。
此外,模擬芯片屬于成熟制程產品,目前國內外成熟制程晶圓代工產能充足,價格也較為透明。從理論上講,納芯微的產品毛利率應高于消費級模擬芯片收入占比較高的圣邦股份,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財報數據顯示,2024 年納芯微的信號鏈芯片毛利率為 37.59%,電源管理芯片毛利率為 22.42%;而同期圣邦股份的信號鏈芯片毛利率達到 58.30%,電源管理芯片毛利率為 47.81%,兩者差距明顯。
不僅如此,與采用虛擬IDM 模式、以消費級電源管理芯片產品為主的杰華特(688141)相比,納芯微的毛利率同樣處于低位。2024 年,杰華特電源管理芯片的毛利率為 27.81%,高于納芯微同期同類型產品毛利率。
據悉,傳感器產品方面,納芯微依托多種技術擴充磁傳感器矩陣,小尺寸絕壓系列已量產,溫濕度產品在車載與工業領域批量出貨,帶特殊膜的濕度傳感器規模出貨,下一代超小尺寸高精度系列推進中。
信號鏈產品中,公司持續迭代推出多款隔離產品新品;應用于汽車電子執行器市場的MCU + 產品累計出貨超 400 萬顆,導入多家主流車廠;通用信號鏈產品自 2024 年第三季度量產后,累計獲百家以上客戶訂單,將成新業績增長點。
電源管理產品里,納芯微第二代隔離柵極驅動產品市場份額提升,汽車主驅功能安全柵極驅動大批量量產裝車;非隔離柵極驅動中,激光雷達及AI 服務器電源高壓 GaN 驅動均批量量產;電機驅動產品中,第二代多路集成半橋驅動、多路可配置高低邊驅動已客戶送樣。
最近,深圳兩場關于“2025 無源物聯網與微能量收集生態研討會” “2025 毫米波雷達技術生態研討會”即將開幕,歡迎報名,屆時與相關人士探討產業鏈發展。
想了解更多傳感生態的話題,歡迎參加今年八月份在深圳舉行的相關生態研討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