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蒞臨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調研
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會各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社會治理模式。這些技術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為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諸如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倫理道德、法律合規等方面的治理難題,亟待深入研究。
9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郭滕達、副研究員周代數以及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部長孫業帥等一行蒞臨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開展專題調研。此次調研旨在梳理新興技術的發展現狀、趨勢及應用場景,剖析新興技術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治理挑戰與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興技術治理策略與建議,確保治理手段更好地促進技術創新,促進新興技術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本次座談會由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秘書長鄭華兵主持。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主編、AIoT星圖研究院負責人張中良以及深圳市計算機用戶協會執行會長李薊寧,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香港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秘書長張蕾,深圳云塔物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軍共同參加了座談調研。
鄭華兵秘書長首先帶領來訪領導參觀了“灣區AIoT產品展廳”,對協會會員單位的科技創新產品以及協會近年來在產業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進行了詳細介紹。

座談會上,多方就物聯網核心技術突破、區塊鏈應用創新及行業協會角色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為技術發展與產業協同注入新動能。

物聯網技術:生態建設成核心議題
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主編、AIoT星圖研究院負責人張中良強調,國內技術與國際標準的核心差距在于生態體系 —— 國外技術(如LoRa)因起步早、場景適配性強,已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協同,而國內技術多由中小廠商主導,生態建設面臨 “小而散” 的挑戰。

“生態是技術落地的土壤”,以LoRa為例,其13年推出、15年進入中國,恰逢NB-IoT技術興起的政策窗口,天時地利的疊加使其快速成為市場標準。國內技術若想突破,需在場景適配、芯片協同、跨行業聯動上形成合力。
政策引導與市場選擇:平衡發展成共識
針對 “政策支持對技術路徑選擇的影響”,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主編、AIoT星圖研究院負責人張中良提到,早年國家對NB-IoT的政策傾斜雖推動了該技術的規模化應用,但也對同類技術(如LoRa)的市場空間形成擠壓,反映出 “技術路徑選擇需更注重場景差異化” 的需求。
深圳云塔物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軍建議,政策引導應聚焦“補短板”與“促公平”,一方面需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一方面要避免“一刀切”式扶持,讓不同技術在細分場景中公平競爭,由市場檢驗優劣。

物聯網安全與低空經濟:技術實踐及推廣探索
深圳市計算機用戶協會執行會長李薊寧表示,協會長期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安全與低功耗節能 ,針對長期駐留設備提出能源監控要求,推動綠色能源共識;在安全層面,協會牽頭發布了相關的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以及設計網絡安全手冊,并聯合360開展政府漏洞定期通報工作。

針對當前新興的低空經濟領域,李薊寧會長指出,其作為物聯網形態的特殊性,需重點解決空中飛行器的網絡安全問題,包括反劫持、識別、跟蹤及反制。協會正探索空天一體化物聯網系統 ,覆蓋地面、空中、衛星網絡,并聯合高校開展試驗,同步推進人員培訓及產業園配合模式的探索。
區塊鏈賦能:RWA模式探索實體產業新場景
作為新興技術的重要分支,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成為討論熱點。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香港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秘書長張蕾分享了RWA(真實資產代幣化)模式的實踐成果:通過 “數據跨境 + 資產上鏈”,將文旅景區門票收益、供應鏈平臺服務收益等實體資產映射為鏈上代幣,既盤活了企業存量資產,又鏈接了全球資本。

針對技術落地挑戰,張蕾秘書長坦言,當前RWA模式仍需突破 “合規性” 與 “流動性” 瓶頸:數據跨境需嚴格報批,代幣流通需平衡監管要求與市場活力。
行業協會:架起技術與產業的 “橋梁”
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秘書長鄭華兵提到,近年來通過舉辦 IOTE 國際物聯網展、聯合國際組織共同舉辦論壇等方式,推動技術普及與應用落地,搭建技術交流與資源對接平臺。同時,針對行業內低價競爭、知識產權糾紛等問題,協會聯合物聯傳媒、AIoT星圖研究院共同發布IOTE 物聯網關于 “反內卷、促進良性競爭” 的聲明,推動物聯網產業良性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是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前身為1982年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促進發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掛牌成立,2020年成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宗旨是為國家科技創新事業發展提供研究支撐和決策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