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聯科技:從“芯” 到 “模組” 的協同創新,破局中低速賽道
當前,隨著智慧城市、工業 4.0、智慧金融等場景的深度滲透,物聯網市場正從 “高速覆蓋” 向 “精準適配” 轉型,其中中速通信領域的需求缺口尤為顯著 。行業既需要突破低速物聯的帶寬限制,又要規避高速物聯的成本與功耗壓力,“低功耗、高性價比、高可靠性” 成為中低速場景的核心訴求。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會員單位廣東九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海思 Cat.1 芯片打造的 UMA223-H 系列模組,不僅實現了技術層面的關鍵突破,更為物聯網產業補齊了中速賽道的短板,為產業鏈協同創新提供了標桿樣本。

技術突破:從 “芯” 到 “模組” 的協同創新,破解產業核心痛點
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落地,始終受限于 “功耗、成本、穩定性” 三大核心矛盾。海思 Hi2131 Cat.1 芯片平臺提出的 “超輕量架構 + 極致功耗管理” 技術路徑,從底層解決了中低速設備的性能瓶頸,其不僅實現了通信穩定性與超低功耗的平衡,更通過全面支持 OpenHarmony 植入,為產業生態的開放性與自主可控性奠定了基礎。
而九聯科技作為深耕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將海思芯片的技術潛力轉化為產業可用的模組產品,展現了產業鏈 “上下協同” 的創新能力。UMA223-H 系列模組的四大技術亮點,精準擊中了行業痛點。
超低功耗設計:UMA223-H系列模組采用深度優化的節能架構與智能休眠機制,相較于常見的同類型模組,休眠電流可降低30%,在典型應用場景業務中綜合功耗可降低20%,可滿足多種對功耗要求高的應用場景;
寬電壓域設計:通過可配置外圍器件,靈活適配不同終端的供電需求,幫助企業減少電池容量投入,降低整體硬件成本;
強駐網穩定性:依托海思芯片的端網結合能力,模組具備優異的網絡獲取、基站識別、協議同步、在網抗干擾等方面的原生性能,駐網穩定性大幅提升;
全場景適配:對 LTE Cat.1 全頻段的支持,則打破了場景適配的壁壘,可嵌入POS機、IPC、定位器、表計終端、報警器、共享設備等多種物聯網終端,實現了 “一模組多終端” 的靈活部署。
這種 “芯片企業突破核心技術 + 模組企業貼近產業需求” 的協同模式,不僅避免了 “卡脖子” 風險,更通過技術落地效率的提升,讓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產業動能。

場景賦能:從單一應用到全行業滲透,激活產業數字化潛能
UMA223-H 系列模組憑借全場景適配能力,已在安防監控、金融支付、定位追蹤等優勢產業領域實現深度落地,成為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 “關鍵紐帶”。
在安防監控領域,UMA223-H 系列模組的超低功耗與穩定傳輸能力,有效解決了戶外監控設備 “續航短、弱網卡頓” 的痛點。無論是城市道路的高清攝像頭,還是偏遠地區的安防終端,模組都能實現流暢的視頻數據傳輸,將畫面延遲降至最低,提供可靠的實時監控體驗。
在金融支付領域,搭載 UMA223-H 系列模組的 POS 機,可在人流密集的商圈、菜市場等場景中顯著提升支付成功率,大幅降低交易中斷率;而收款云喇叭的低延遲播報功能,即便在嘈雜環境中也能清晰傳遞交易信息,有效解決了商戶 "逃單漏單" 的顧慮。
在定位追蹤領域,UMA223-H 系列模組支持 GPS / 北斗多模定位,可在復雜環境下實現精準的實時定位與數據上傳,廣泛應用于物流貨車追蹤、人員安全定位、寵物看護等場景。其超低功耗特性,讓定位設備的續航時間大幅延長,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也為智慧物流、智慧出行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態重構:以創新案例引領產業升級,開啟萬物智聯新篇章
物聯網產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九聯科技 UMA223-H 系列模組的推出,不僅是單一產品的創新,更標志著物聯網產業在中速賽道的生態構建邁出了關鍵一步,其通過 “芯片廠商 + 模組企業 + 終端應用” 的協同模式,打破了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壁壘,形成了 “技術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 的創新共同體。
從產業層面看,該模組的落地推動了中低速領域的技術供給向更適配產業需求的方向演進,進一步完善物聯網產業的 “速度梯度” 布局,為各行業場景提供更貼合實際需求的精準技術方案。從生態層面看,UMA223-H 系列模組可與終端企業、軟件開發商深度合作,共同開發適配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推動 OpenHarmony 在物聯網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當前,全球物聯網市場正處于加速擴張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2025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4.55萬億元,全球設備連接量將達754億臺。物聯網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九聯科技也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中低速等賽道上持續突破,為構建更加智慧、高效、互聯的世界貢獻力量。
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以構建 “平臺化運營 + 產業智庫 + 頂層設計 + 生態閉環” 的多維協同模式,致力于解決產業痛點為目標,將服務成果量化,實現從資源對接、技術轉化到規則制定、人才培養的全方位生態賦能。未來,協會將繼續完善服務體系,也期待與各方攜手,共同推動物聯網產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