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收購英飛凌的傳言會變成現實嗎?
此前有傳言稱三星或許還有英特爾可能有意收購英飛凌,一度推動英飛凌股價上漲。雖然英飛凌可能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目標,但實際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一個幽靈徘徊在歐洲半導體產業的上空——整合。最近恩智浦半導體(NXP)實際上把移動設備業務出售給了意法半導體,最近有人建議這兩家公司干脆合二為一,但合并后的競爭力令人懷疑。這些動態加劇了業內的緊張氣氛。巨額虧損,尤其是在內存市場的虧損更是火上澆油。
這種危機印象顯然刺激了市場觀察者的想象力。確實,有一些充分理由可以認為產業確實正在整合,而且將繼續整合。英飛凌首席執行官Wolfgang Ziebart就反復強調,這種整合將永遠進行下去。
最新傳言暗示,作為更深一步的整合,英特爾和/或三星可能收購英飛凌。甚至有人認為,英特爾和三星可能聯手吞并英飛凌。與這兩家巨頭相比,英飛凌實際上只是一條小魚。英飛凌目前市值約為75億美元,對于英特爾和三星來說是小菜一碟。但由于英特爾和三星并不擁有共同的戰略目標,因此可以輕松斷定上述“消息”其實是“傳言”。
英特爾獨自收購英飛凌怎么樣?英特爾當然資金雄厚,希望投資于面向未來的市場。而英飛凌擁有3G手機技術,有些人認為其技術處于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可能成為令人感興趣的目標,而且別人也買得起。但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英特爾的商業模式面向的是高度專注的產品組合,而且生產批量非常大。所以對于英特爾來說,也許吞下英飛凌不是難事,但卻難以消化。
三星的百貨店模式可能更適合英飛凌。英飛凌有令人感興趣的汽車技術和強大的市場地位,而亞洲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需要創新性的汽車解決方案。這可能促進三星在汽車和工業領域中的發展。在移動設備領域,三星也可能從英飛凌得到好處;畢竟這家巴伐利亞芯片廠商向三星的手機部門供應3G器件。唯一的問題是,諾基亞等三星在手機市場中的競爭對手會有何反應。不難預見,英飛凌或三星(如果它被三星收購)的移動芯片的市場接受度將大幅下滑。
三星收購英飛凌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實際可行性:具有歐洲企業文化的英飛凌管理層,對與一家具有家長式管理風格的企業合并可能不會興高采烈。因此,入主英飛凌的唯一方式將是敵意收購。由于英飛凌的股票100%流通,敵意收購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敵意收購的價格可能高昂,而且可能導致英飛凌的人才流失。
如果三星可能有意控制DRAM競爭對手奇夢達以獲得它的技術和市場(這種考慮的可能性似乎很小),那么有(比收購英飛凌)更好和更體面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畢竟,英飛凌多次表示想賣掉虧損累累的奇夢達。
但英飛凌股價突然上漲所引發的所有這些猜測都忽視了一點,即該公司的股票已上漲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與收購傳言無關。
在半導體產業,突如其來的舉動并不少見。但鑒于上述提及的因素,三星或英特爾收購英飛凌似乎不是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