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技術文章  >  醫療  >  正文

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不詳
來源:大后勤
日期:2015-10-21 15:24:06
摘要:醫院供應室擔負著全院的再生醫療器械回收、清潔、包裝、火菌、貯存、發放等工作,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院規模的迅速擴張,再生醫療器械的品種和數量呈快速增加趨勢,做好這部分器械包的高效、科學管理成為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研發一套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勢在必行。

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引言

  醫院供應室擔負著全院的再生醫療器械回收、清潔、包裝、火菌、貯存、發放等工作,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院規模的迅速擴張,再生醫療器械的品種和數量呈快速增加趨勢,做好這部分器械包的高效、科學管理成為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研發一套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勢在必行。

  傳統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物件經常丟失,錯拿錯放、過期失效等;(2)發現某一爐次滅菌存在問題物品包時,難以及時召回同一爐次滅菌的其他物品包;(3)相關信息存檔困難,無法實時檢索,歸檔整理困難;手工記錄無法及時、準確提供全面可靠的管理數據,以應對舉證倒置的法律環境;(4)面對檢查時,手忙腳亂;(5)供應室滅菌物品無法做到快速、準確、方便地追溯到源頭和患者;(6)供應室內部

  管理難以做到過程控制和全面質量管理;(7)全成本核算時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并且事倍功半。

  2、射頻識別技術

  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無線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信息。識別過程不需人工干預,并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系統由電子標簽、閱讀器及軟件系統3個部分組成。其中,電子標簽由天線與集成電路2個部分組成,天線用來接收和發射信號;集成電路部分的功能是處理和存儲信息,對射頻信號進行調制和解調。閱讀器是讀取電子標簽所存儲信息的設備。軟件系統根據不同業務需求定制開發,其主要功能是對從電子標簽中讀取來的信息依據具體的業務情況做進一步的分析利用。

  RFID的工作原理是將RFID電子標簽安裝在被識別對象上以后,當其進入磁場時,電子標簽與閱讀器之間建立起無線方式的通訊,電子標簽向閱讀器發送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閱讀器接收信息并進一步分析和解碼后,傳送給信息系統進行數據處理。

  RFID被稱為信息產業的又一次革命,己經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流通和醫療等領域。RFID技術與一維條形碼相比,具有很多優點:(1)RFID識讀器能同時掃描多個標簽帶;(2)RFID閱讀器不受存儲容量的限制,能儲存幾千個字符信息;(3)RFID不需要有線識讀器而且通訊距離較長,最大讀取距離可達5m;(4)RFID對環境變化有較高的耐受能力,電子標簽可以用酒精擦拭,更適合在醫療行業推廣應用。

  3、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與實現

  3.1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目標是利用RFID技術建立一套完整的再生醫療器械過程管控和可回溯系統。從再生醫療器械的回收、清洗、打包、滅菌、發放,到術前核對,最后到術后清點,實行全程監控,做到每個再生醫療器械都能向上追溯到清潔者、打包者等信息,向下追溯到手術醫生和患者個人;同時能隨時查詢再生醫療器械的庫存、計費及所處狀態。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

  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可分為三大部分:供應室管理模塊和供應室業務模塊及使用科室管理模塊。供應室管理模塊包括人員管理、權限分配管理、標簽管理、責任管理、質最追蹤、耗損管理、績效管理、庫存管理以及統計分析功能;供應室業務模塊包括再生醫療器械從“回收’”開始、經過“清洗”、“打包”、“滅菌”,到最后“發放”的過程管理;使用科室管理模塊包括術前核對、使用登記、術后清點和追溯管理等功能。軟件流程圖如圖2所示:

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2 系統詳細功能設計

  RFID技術在再生民療器械管理系統中具體應用,主要是通過打包時醫療器械從本信息與RFID標簽對應關系的建立、科室領用信息錄入、患者使用醫療器械信息的登記、器械各種情況退回手續的處理、術后清點等多個步驟來實現的。

  由于再生醫療器械在供應室時,并不總是以器械包的形態存在于全過程,為了真正做到全程可追溯,我們設計了兩種類型的RFID標簽:一種是供應室容器上使用的RFID標簽,從器械回收后到打包前,是按器械類型來分類存放的;另一種就是通常說的貼于器械包的RFID標簽,該標簽生命周期長,在器械打包時生成,存在于滅菌、發放、使用和回收等諸多環節。器械處于2種不同的標簽過渡環節時,做好相應的增減操作及特殊情況備注說明是保證器械全程可追溯的關鍵步驟。

  為此,在數據庫設計時,除了通常的信息外,在相關表中增加了字段信息,用來記錄單個器械的流動情況和特殊情況備注,即從哪個RFID標簽中回收來的,又到了哪個新RFID標簽中去了;同時當有特殊情況需要標明時,在相應位置做好備注信息。依據此信息,可以統計出某時間段內每一單個器械的使用頻次,從而可以精確估算某品牌、某批次器械的使用壽命,為補充和采購器械時提供參考。

  3.2.1 回收管理

  使用過的或者過期的可再生醫療器械包回收至消毒供應中心,要在器械RFID標簽中增加記錄,同時在器械包RFID標簽中減少記錄,當特殊情況如:器械遺失、損害等需要說明時,要做好備注。所有操作都要在數據庫系統中做好記錄,以方便隨時查詢某個時間段內回收器械包的數量以及遺落、丟失器械的情況,對確實丟失或損壞的器械按價計入科室成本。回收的器械選用合適的清洗筐盛放,器械在隨后的清洗、烘干和上油等環節始終固定這個容器,容器上有RFID電子標簽,用來記錄里面盛放器械的信息,包括器械的種類、數量、規格等。

  3.2.2 清洗管理

  采用正確的清洗方法不但可以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而且減少被污染的機會,保證滅菌質量。根據物品性質對回收器械進行分類清洗,如:帶有管腔的一些器械可以使用高壓水槍和高壓氣槍進行清洗,一些精細器械可以用超聲清洗機加以清洗。系統與清洗器實現互聯,自動讀取清洗器工作日志,記錄清洗設備的相關數據,如水溫和水壓等。

  3.2.3 打包并綁定標簽

  對清洗合格的器械按種類打包并綁定RFID數據標簽,同時從相應的器械RFID標簽中減少記錄。RFID標簽可以重復使用10萬次,使消毒成本大大降低,同時也消除了手術器械使用過程中的浪費現象。RFID標簽內容包括器械包類型、器械種類和編號、數量、包裝人員編號、包裝日期等信息。

  3.2.4 滅菌管理

  記錄滅菌鍋次鍋號,并記錄每個器械包滅菌過程中的溫度、壓力等實時數據。該模塊不但可以實現對每個器械包滅菌過程中的溫度、濕度等時間曲線的實時顯示和杳詢,而且可以查詢滅菌設備在任何時候的工作狀態。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檢修設備,從而杜絕不合格的器械包下發到使用科室。

  3.2.5 發放管理

  該系統與醫院信息系統(HIS)整合,使用科室通過客戶端發送電子申請單,供應室提取科室申請并根據申請單生成出庫單據,在配送前打印出本次要配送的所有器械包的出庫單據,使用科室在接受器械包的同時在出庫單據上簽字確認,作為紙質依據保存在供應室。出庫單據信息包括器械包申請人、申清科室、接收人、出庫時間、出庫數最、出庫金額、配送人員、有效期等信息。

  3.2.6 術前核對

  使用科室手術前對包內物品清單與RFID標簽中記錄的明細進行數目、品種及合極與否等方面的核對。如果不一致,立即聯系供應室調換或做退回處理。

  3.2.7 使用登記

  錄入使用再生醫療器械的患者ID號,系統會自動顯示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本次住院費用信息與押金結余情況;讀取患者將要使用的再生醫療器械包上的RFID標簽,系統將自動把該再生醫療器械信息與患者基本信息、手術醫生和護士等信息相綁定,以方便今后隨時追溯查詢。同時,將再生醫療器械包的服務價格計入使用科室成本,以方便成本核算調用。

  3.2.8 術后清點功能

  器械數量的準確交接是一個重要環節。術后信息系統列出手術過程中使用過的全部器械物料的基本信息,以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及與供應室回收人員進行器械交接,最大限度防止物品遺落。

  3.3 系統功能實現

  基于RFID的再生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實現包括數據庫和應用軟件實現,其中數據庫依托于“軍衛一號”數據庫系統,如患者基本信息表、科室字典表等直接應用“軍衛一號”中現成的表,除此之外,還需要添加20多個表,在數據庫中新建CSSD用戶,創建新的表空間TSP_CSSD,新建再生醫療器械包名稱表,再生醫療器械包服務價格表、患者再生醫療器械使用情況表等20多個相關表。

  其體系結構設計采用較為廣泛的C/S兩層結構,其中服務器端為Windows2003+現行HIS后臺數據庫(oracle10g服務器端),客戶端為Windows2000/XP+Oracle客戶端。前臺開發工具則采用SYBASE公司的快速應用開發工具PowerBuiler11.0。

  3.4 系統優點

  本系統應用RFID技術作為管理的手段,實現了再生醫療器械可追溯管理和數字化管理的目標。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很多優點:( 1)通過使用召回功能,快速準確地追蹤與召回過期或存在問題的物品;( 2)在產品使用期限內,始終知道物品所在的位置和所處的狀態;( 3)通過RFID閱讀器快速、客觀錄入操作流程的每一步,徹底切斷被污染記錄紙可能造成的污染途徑;( 4)數字化記錄消毒、滅菌等設備的相關信息,例如溫度和壓力等;( 5)實現對一次性物品管理,包括按批次管理有效期和質量跟蹤等;( 6)可實現單個器械維護與跟蹤管理;( 7)準確統計工作量,如消洗、消毒滅菌設備工作及狀態和維護記錄等;( 8)生成各類基于動態過程的數據報表,提供管理決策支持和多維數據分析;當發生醫療事故時,可以為確鑿的舉證提供相關材料,使醫院和患者的利益都得到有力保障。

  4、結論

  本系統使用1 a多來,把供應室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其整個流程更智能化、標準化和規范化。首先,系統理清了各員工的責任,把責任落實到人,并提供統計任意時間段內各員工的工作量情況功能,從而增強了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使再生醫療器械的查詢、跟蹤和庫存管理變得更為清晰有效,1a多來丟失和損壞的器械數量減少50%,電子標簽可以反復讀寫十萬余次,節約了大里成本;最后,系統將關鍵數據加密后存儲在標簽里,提高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