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激活電子標簽產業
作者:拾風收編
來源:中國企業報
日期:2007-08-20 08:27:49
摘要:奧運會將成為推動中國RFID應用的一股強勁推力。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等大型活動對RFID技術的需求也將體現在電子門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安全防偽等應用中,充分體現科技奧運的價值和影響力。
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第29屆夏季奧運會將首次啟用奧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這一體系將實現奧運食品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而在這一保障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RFID技術。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牞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來自計世資訊的研究顯示,2006年全球RFID的市場總規模牗包括硬件、系統、集成牘14.8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70.3億美元。中國智能身份證項目被稱為全球最大RFID應用項目,總需求量達到9億張,讀卡器規模達12億美元,卡總價值22.5億美元,2007年將迎來供貨高峰,預測達到2.5億張,中國因而成為2007年全球最大的RFID市場。
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這是被稱為最有市場前景、最具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和高科技產業面貌的技術。該技術通過將承印物與電子標簽相結合,實現了無線即時讀取、大容量和高速數據處理以及高度自動化等功能。以全球零售業大鱷沃爾瑪的“RFID計劃”為標志,全球范圍內興起了一股RFID產業熱。
據有關報道,已經決定啟用奧運食品安全系統,被確定的奧運食品將一律加貼RFID電子標簽,確保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跟蹤食品的安全。另據稱,奧運會之后這一系統及相關實施經驗將應用于為北京普通市民服務。
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RFID在中國的應用尚處于培育階段。近年來,我國已初步開展了RFID相關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工作,并在部分領域開始應用,但相對來說應用基礎薄弱,缺乏核心技術,應用分散,不具備規模優勢。
專家表示,目前國內的RFID產業的核心問題一方面是成本和標準化:成本偏高是其替代條形碼的最大障礙,而國內標準遲遲不能夠出臺,因此難以形成產業規模,沒有規模反過來就難以降低成本,難以在應用行業形成普及和覆蓋。“我國RFID現在還沒有形成典型的企業應用,缺少示范效益,而這又反過來影響了RFID的進一步推廣”。
作為國家“金卡”工程的承擔者之一,同時已經將RFID技術應用于奧運食品安全領域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奧運會這樣的大規模應用必將推動RFID相關技術的攻關和研發,并對RFID應用樹立示范作用。同時,郵政、集裝箱制造等行業的進一步推廣可能帶來巨大的輻射作用,其在應用中探索出來的行業規范也很有可能上升為國際標準。
現在業界的一個普遍觀點是,成本居高不下,國內標準尚未出臺和無線頻譜尚未確定是RFID在中國受阻的主要原因。
航天信息RFID領域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些問題雖然存在,卻并非無解。而作為擁有技術優勢和研發能力的生產廠家,應更多地求解難題而非強調困難本身。事實上,任何新技術進入市場前都有一個冰凍、解冰和雪崩的演變過程,條碼標簽剛剛進入中國時也存在設備貴、標準和系統建設滯后等一系列普及障礙。但是,現在印著條形碼、售價卻僅僅幾毛錢的商品在超市里比比皆是。
而另一個事實也似乎驗證了航天信息方面的觀點,沃爾瑪在亞洲的采購有70%是從中國采購的,盡管它的采購方案目前還沒有對中國的供應商提出要求,但中國在2001年就有RFID標簽方面的動作了,不比其他國家晚,只是中國是一個大市場,投入的謹慎程度反而要超過范圍比較小的地方。現在國內在有些領域如金融證券、各類證件上等已經開始采用RFID標簽。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牞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來自計世資訊的研究顯示,2006年全球RFID的市場總規模牗包括硬件、系統、集成牘14.8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70.3億美元。中國智能身份證項目被稱為全球最大RFID應用項目,總需求量達到9億張,讀卡器規模達12億美元,卡總價值22.5億美元,2007年將迎來供貨高峰,預測達到2.5億張,中國因而成為2007年全球最大的RFID市場。
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這是被稱為最有市場前景、最具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和高科技產業面貌的技術。該技術通過將承印物與電子標簽相結合,實現了無線即時讀取、大容量和高速數據處理以及高度自動化等功能。以全球零售業大鱷沃爾瑪的“RFID計劃”為標志,全球范圍內興起了一股RFID產業熱。
據有關報道,已經決定啟用奧運食品安全系統,被確定的奧運食品將一律加貼RFID電子標簽,確保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跟蹤食品的安全。另據稱,奧運會之后這一系統及相關實施經驗將應用于為北京普通市民服務。
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RFID在中國的應用尚處于培育階段。近年來,我國已初步開展了RFID相關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工作,并在部分領域開始應用,但相對來說應用基礎薄弱,缺乏核心技術,應用分散,不具備規模優勢。
專家表示,目前國內的RFID產業的核心問題一方面是成本和標準化:成本偏高是其替代條形碼的最大障礙,而國內標準遲遲不能夠出臺,因此難以形成產業規模,沒有規模反過來就難以降低成本,難以在應用行業形成普及和覆蓋。“我國RFID現在還沒有形成典型的企業應用,缺少示范效益,而這又反過來影響了RFID的進一步推廣”。
作為國家“金卡”工程的承擔者之一,同時已經將RFID技術應用于奧運食品安全領域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奧運會這樣的大規模應用必將推動RFID相關技術的攻關和研發,并對RFID應用樹立示范作用。同時,郵政、集裝箱制造等行業的進一步推廣可能帶來巨大的輻射作用,其在應用中探索出來的行業規范也很有可能上升為國際標準。
現在業界的一個普遍觀點是,成本居高不下,國內標準尚未出臺和無線頻譜尚未確定是RFID在中國受阻的主要原因。
航天信息RFID領域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些問題雖然存在,卻并非無解。而作為擁有技術優勢和研發能力的生產廠家,應更多地求解難題而非強調困難本身。事實上,任何新技術進入市場前都有一個冰凍、解冰和雪崩的演變過程,條碼標簽剛剛進入中國時也存在設備貴、標準和系統建設滯后等一系列普及障礙。但是,現在印著條形碼、售價卻僅僅幾毛錢的商品在超市里比比皆是。
而另一個事實也似乎驗證了航天信息方面的觀點,沃爾瑪在亞洲的采購有70%是從中國采購的,盡管它的采購方案目前還沒有對中國的供應商提出要求,但中國在2001年就有RFID標簽方面的動作了,不比其他國家晚,只是中國是一個大市場,投入的謹慎程度反而要超過范圍比較小的地方。現在國內在有些領域如金融證券、各類證件上等已經開始采用RFID標簽。



